各大媒体每天猛炒“选帅”之前,总不忘打着“球迷关心、读者需要”的幌子。但事实证明,部分球迷对“选帅”并不关心,不但不关心,还对媒体的炒作十分反感。而作为真正实施“选帅”的中国足协,也对“批量生产”的选帅报道深恶痛绝。
球迷不需要,中国足协也不需要,选帅新闻岂不成了人见人嫌的垃圾?非也!你看是垃圾,他当是宝贝!既然“选帅报道”长盛不衰,总有它存在的道理,道理就是你不需要,
自有人需要。
中国足协一位官员日前告诉记者,之所以某些媒体大张旗鼓地报道“选帅”,你草签特鲁西埃,他钟情威廉·亨根,其实并不是从中国足协的选帅工作中打探到了什么消息,而是从当年的米卢身上充分吸取了教训。
所谓“米卢的教训”说起来十分简单——当年米卢来中国后,一家媒体凭借自己有记者与米卢交情深厚而在国家队新闻报道方面独领风骚,看得其它媒体十分眼馋,后来另一家媒体用高价挖了墙脚,不但成功瓦解了竞争对手的“战斗力”,还让自己在十强赛和世界杯期间连打了两个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米卢走了,但米卢留给媒体的深刻启示却依然存在,所以在新一届国家队主教练诞生前,对“国家队主教练”有切肤之痛或者有刻骨铭心之爱的媒体,自然就比所有人都着急。怎样才能在未来的“战斗岁月”里战无不胜?等到外籍主教练提着箱子走出北京机场时再派一名年轻漂亮会外语的女记者去拉开采访序幕?显然,这一做法已经落伍了,不怕你有多少年轻漂亮精通外语的女记者,竞争对手们总会拿出翻倍的薪水诱其上钩。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在这个主教练没来之前,就派出精干力量打到他的老家去,有谱的就从爷爷到孙子从邻居到保姆一律套近乎,没谱但想来中国执教的,先建立良好的关系再想法帮着牵线搭桥,要是事成,到时候国家队新闻还不是我想写什么你就给什么!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顶多算是轻量级的东西被别有用心的媒体包装成了重磅炸弹,天天扔得呼呼生风。这位中国足协官员说,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近期的报纸,就会发现不少“选帅报道”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比如,一家媒体自始至终对特鲁西埃情有独钟,而另一家则死拽着威廉·亨根不愿松手。别看表面上炒得天花乱坠,仔细一琢磨特鲁西埃和威廉·亨根才是真正的主线。
所有的理由归根结底就一个,明白了这个理由后才发现这些越来越有娱乐色彩的体育新闻,其实就是媒体用来自娱自乐的。惟一让局外人觉得娱乐的,是重磅炸弹已经扔得精疲力尽了,眼前还是一片迷雾。(本报记者杨檎)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