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轰烈烈的国足选帅运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尴尬。从“法国系”到“荷兰系”,绵延几个月,回头一看仿佛一场闹剧。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南勇坦言———压力很大。也许正因为此,下月国足出征巴林只好临时抓沈祥福来当“壮丁”。中国男足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父”?值得圈内外共同思考,而不是足协在那里跟没头苍蝇一样瞎撞了!
“难产”的原因
要探究为何选个教练比生孩子还难,就不得不对足协目前的选帅机制进行批评。在国家队进行世界杯决赛、米卢的任期即将结束时,就有先见者预言,中国足协该马上物色接班人。在选帅上应该设置类似“主教练工作委员会”之类的专门机构,负责搜集各国一流教练的行踪,尤其是那些适合中国队的教练,对他们目前合同什么时候到期,是否赋闲在家,是否对中国有兴趣等,要了如指掌。这个机构在能提供大量资料的同时,还必须有专业水准对未来的主教练进行考核和监督,从而保证国家队的主教练不会出现断档。
在世界杯后,日本迅速用济科取代了特鲁西埃,韩国的希丁克虽已离任,但仍担任顾问。中国队呢?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只好临时抱佛脚,再加上一些专业媒体的起哄,于是演出了从米歇尔到亨根,再到特鲁西埃乃至无名之辈哈恩的选帅闹剧。
是世界上缺乏执教中国队的主教练吗?不,只能说我们缺乏选择这个“教父”的眼光。
前人的经验教训
给中国足球找个好的外教,咱们已经度过了“探索期”,从施拉普纳到霍顿再到米卢,得失两方面的经验足以指导足协及有关机构去选择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的外教。但有关方面显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现成的经验。
从执教成绩上看,施拉普纳、霍顿、米卢,三者是个渐进的过程。施拉普纳和霍顿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施拉普纳的营养学和体能恢复等方法,影响了中国足球。而霍顿的足球理论,也给中国足球上了一堂“大课”。等到米卢,在队员自信心培养以及心理调整等方面屡有高招。他带领的国家队在人员上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是自信心强了些而已。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足球都是很好的财富。但这三个“洋和尚”又都拒绝给队员讲述“站位、跑位”等最基本的问题,从施拉普纳到米卢,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下力气,他们的理由很充足,“国家队还需要讲这些吗?”
的确,在欧美高水平的国家队,这根本不是问题,但在中国男足,这却是最大的问题。有时教练讲解了先进战术,队员却因基本意识太差而贯彻得一塌糊涂。因此,未来的国家队主教练应当是能把工作细化到具体问题上的有心人,而不是仅仅拿着教鞭讲战术的人。中国队需要一个从基础知识开始补课的讲师,而不是有些傲慢的教授。任何一支国字号球队寻找外教都必须本着这个目的。否则,请来的不是观光客,就是敛财机器。
也就是说,名气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实用。在特鲁西埃执教日本队前,谁还知道他呀!从某种程度上,是日本队成就了特鲁西埃。中国队选帅也必须走出“惟大牌主义”的束缚,而应在实用上下功夫。像现在这样,一方面价格不能超过70万美金,一方面还要找个名气大的,哪还有这等好事!
未来洋帅的三个标准
通过上面的论述,对未来的国家队主教练大致可以提出三个标准。其一,实用。这并不是说放弃“名帅”,主要是应具备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熟稔当今足球的发展方向和潮流,目前的“名气”未必太大,更重要的是他能把先进的国际足球执教经验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其二,认真。能够在思想上不藐视中国队员的基本功问题,不光有先进理论,还要舍得花力气给中国队队员“补课”,包括最基本的“站位”和“跑位”。
其三,有亲和力。这位人选必须有责任心,同时又能团结队员和其他教练。如果是个坏脾气,再能干也呆不了多久。
这三条如果都“达标”,就比较适合坐中国队主帅的交椅了。至于具体人选,还是让中国足协去忙活吧。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