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关于技术
本次大赛聚集了当今网坛最优秀的9位选手,他们所表现的技术水平当之无愧的代表了当今网坛先进的技术潮流。经过6天15场的激烈比赛,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流行的技术风格是:稳定、稳定再稳定!底线技术型选手在场上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9位大师中红土高手占据绝大多数的原因。以下是我们现场统计的一些数据所表明的一些看法:
1、为追求击球的稳定性,在底线的回合球对抗中,大家击球的落点大多集中在发球线和发球线后3米这个区域,这样出界的可能性就减小了。这与目前国内有些专业的“把球打深”的看法有冲突的。尽管当机会出来的时候,高手们都会选择一板平击的底线深球,但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以稳为主,把球打在中场附近。现场在主裁右侧半场内采样了200个落点,其中在发球区内有32个,在发球线后3米外有52个,其他在中场的有116个,他们占据的百分比分别是16%、26%、58%。
2、稳定高于一切的另一个表现,在他们底线回合球对抗中,他们拉球的弧线即球过网的高度,大多是在80厘米以上的,这样下网的可能性也减小了。这与某些专业网球推崇的“大力平击击球,追求速度”的看法也有冲突。还是现场在主裁这侧位置采样了200个球,其中球网上方30厘米内通过的球有20个,球网上方30-80厘米内通过的有66个,80厘米以上通过的有114个,他们占据的百分比分别是10%、33%、57%。
3、成就以上两点的技术保障主要是上旋球打法。我们仔细观察了大多选手在底线回合球对抗中,多准备在底线3米后位置(阿加西除外),而对手回击球的落点又常在底线3米前的位置。可见,他们处理球的旋转是很强烈的,尤其是最后的冠军休一特,他拉球的摩擦声明显不同,是“嚓”的一声,而不是“砰”的一声。正是他这种稳定的底线打法,才使他在与莫亚的对抗中,曾保证了连续6个盘点不丢。虽然莫亚当时的攻击性打法已经是发挥很淋漓尽致的了。
其他的一些数据,我想大家都已经在电视上看到,诸如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主动得分率、非受迫性失误率等等,无一不表明了当今网坛的技术趋势,是在防守中进攻,即以防守反击为主。在没有机会的时候,以底线的高拉球调动对方,一旦机会出来,就以低平球攻击对方。而受到快速的低平球攻击一方,则往往应付于不温不火的高拉球,这一点以休一特做的最甚。所以,纵观此次大师杯赛,稳定的防守性打法逐步成为主流,不论是硬地还是红土,而以桑普拉斯为代表的主动上网进攻型打法已经随着他的黯然而褪色了。
之二:关于我们的网球素养
本次大师杯赛是首次在亚洲举行,这也是现今在中国举办的最大的网球盛事。通过现场观摩,除了觉得我们的国家专业水平有很大差距外,我们还感受到一些其他的差距。
1、观众的网球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基本常识性的球场注意事项,一些朋友还不是很清楚。建议举办者今后有此类赛事时,一定要在赛前多做针对性的球场礼仪宣传工作,免得人家说我们中国人看网球赛如何如何。比如:我们不能在打球进行中走动,为什么?用闪光灯拍照对球员的干扰程度,究竟会怎样?在未成为“死球”时,我们不能发出任何声响,那么何为“死球”?为什么不能带婴儿进场观看比赛?为什么有的一局结束可以有观众出入,而有的又不可以?对飞入观众席的球我们该怎么办?等等
2、电视解说主持人的网球素养,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几乎每逢电视转播的大赛,都会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的电视观众抱怨,说我们的主持人对网球的理解太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转播的效果,也影响了对业余爱好者的普及推广。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的主持人对网球的理解滞后于业余爱好者,可能他们很忙,又不是专业的做网球一个节目,这一点与国外有明显差距。比如香港卫视体育台和ESPN的网球节目都是有非常专业的固定的主持人来解说,所以效果自然不同。当前由于业余网球爱好者的综合水平不断提升,所以大家对转播讲解的要求自然也是越来越高。如果可能,我认为找一些对网球有非常理解力的“业余”人士做为嘉宾辅助讲解,设身处地的告诉业余爱好者一些基本的、常识的东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现场讲解网球场的“规矩”?网球场的大小、材料?不同地面的处理球速度与弹跳有何区别?我们知道专业动作不能刻意模仿,那么如何借鉴专业动作呢?专业球拍与业余的区别?看球星们技术水平相当,可结果总是某些人赢,这就是“比赛精神力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等等
3、我国专业记者的网球素养更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因为记者的职责担负着对大众网球普及推广的任务。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无论是报刊杂志的相关文章介绍,还是赛后对球星们的“专业”提问,都暴露了他们本身对网球的感受太肤浅。因为他们中很少有人是真正的爱好者。这样,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与受众产生差距了,那么媒体网球宣扬的效果也就是打了折扣的。
所以,为提高整体中国网球爱好者的网球素养,不仅是要针对普通爱好者,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网球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球记者、业余教练等相关的网球工作者的网球素养。
之三:关于中国网球的希望
本次上海之大师杯赛对中国网球的发展,应该是意义深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功的大赛举办及商业运作为中国将来争取更多的高水平赛事提供了机会,而这种机会的增加,无论是对中国球员的竞技水平发展,还是对中国网球市场的商业操作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这次比赛后,ATP总裁就表态了要让一站比较高级的赛事放在中国,可能是北京。如果那样的话,增加的不仅是中国球员的锻炼机会,同时也必然提高中国网球市场的商业赛事操作能力,而后者的发展对中国网球的整体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一点!
2、本次大赛对国内网球爱好者的影响,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掀起一股网球高潮。就如当年“中日围棋擂台赛”对后来中国围棋的发展;就如“足球甲A联赛”的建立对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就如CBA对现今中国篮球的发展的重要性一样。所以,通过这次比赛,可以让更多的网球陌生朋友了解并喜欢上网球,可以让现有的爱好者更加热爱网球。现在已经有许多爱好者立志要将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成网球人口了,而且这样的行动会越来越多的。想必小平同志的那句“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很快就要体现在网球上了,毕竟,孩子是我们中国网球的希望!
3、让世界了解上海,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网球,是主办者的初衷,从这一点意义来说,本次大赛取得了非常的成功。现在,全世界人民都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网球热情,尽管我们的专业水平不高,尽管我们的群众基本薄弱,尽管我们的网球市场还很不完善,但这正是契机啊,因为21世纪是属于中国发展的世纪,而当前中国网球发展的广阔上扬空间,无疑又将决定了21世纪的网球发展是必然以中国为主角的。
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孩子做起,中国的网球大师梦不远矣!(感谢tennis123网站汪俊提供)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