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杯决赛可以说是一个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机!对目前的辽足来说,痛失足协杯后球队及俱乐部产生的暴躁情绪已显示出他们正处在危机爆发的边缘。长期沉淀下来的疑难问题使辽足俱乐部积重难返。一个机构内部出现了很多矛盾,最先让人想到的就应该是体制问题,辽足的体制到底错在哪里?这种体制还能在中国足坛存在多久?
辽足俱乐部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血统纯正”的职业化俱乐部,某种程度上是很科学的
足球俱乐部模式,但在目前的足球环境下,这种“纯正”或许代表的是一种无奈。国内15支甲A俱乐部当中,大部分都拥有“官方”的背景,他们的背后要么有政府的强力支持,要么有大财团的鼎力资助,这些俱乐部每年都不用为争取几个冠名费而东跑西颠。国内一家背靠国有企业的俱乐部,虽然成绩差强人意,但每年却都可以获得一点九个亿的投资,该俱乐部的球员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不用买,俱乐部发的全都是世界名牌产品。
面对这种不“公正”的竞争环境,辽足队员只能远远暗羡人家。反观辽足,这几年来一直很难从俱乐部的股东处获得投资,每年年初那几千万的冠名费用基本上就是俱乐部该年度的全部开销来源。但如果这部分钱能顺利拿到手也好说,债主是孙子、借债的是大爷的故事在足球圈内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辽足俱乐部一些去年甚至前年的债还没有收上来,要么干脆就不给,要么给一堆东西让你去卖。有人曾经开玩笑说:“辽足俱乐部应该成立一个‘讨债部’”。
对于别人欠债的事辽足俱乐部是不敢轻易向媒体抱怨的,其中的缘由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而俱乐部就是在这种有苦难言的夹缝中生存。
除了外患,辽足俱乐部还要应付无休止的内忧,为了防止球员转会,辽足不得不拿出“国家级”的工资水平挽留大牌球员。2002年,庞大的工资支出令辽足俱乐部负重难行,并屡屡成为媒体追打的问题,辽足俱乐部在经济上无疑陷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程鹏辉常常引用国外成功俱乐部的经营模式来对比辽足俱乐部的生存状态,他说国外俱乐部的电视转播费和门票收入才是俱乐部的主要财源,但惟独中国俱乐部靠的是冠名收入,同前些年相比,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经营收入上升了很多倍,但经营的状况却不见好转,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程鹏辉一语道破:“庞大的开支!”
足球不是勇敢者的游戏,也不是穷人的游戏,它的游戏规则只掌握在少数富人的手中,这就是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在这种现状下,辽足的模式能坚挺多久是个很难让人回答的问题。(唐成选)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