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险终于即将走完历时6年的足球之路,在经历了冲A,保级,崛起,争冠式的酸、甜、苦、辣之后,今天的平安队不得不面临着将球队转让给健力宝的现实。虽然外界对平安保险公司转让球队一事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不容否认的:俱乐部一直是平安保险公司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个肿瘤,虽然它的良性属性在初期甚至激活了平安母体的生命,但是对它施以手术却是势在必行的,而手术的最好方式便是“割除”———转让。
从1997年初以3900万收购俱乐部开始算起,以平安保险公司平均每年为俱乐部投入4000万元计,6年的时间,平安已经累计投入了近3个亿的资金。但是如果要是把俱乐部的转让理解为“财务方面不堪负重”的话,那就只能是被看做对平安,或者说对保险行业缺乏了解了。
据平安保险总公司的一位权威人士透露,今年平安总公司一共为俱乐部投入了3500万元,但这对于平安保险公司来讲只能算是九牛一毛。因为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规定,保险公司每年可以将保费总收入的千分之五作为宣传费用。今年平安保险系统的保费总收入预计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而用于对外宣传的费用将历史性地达到1.5亿元,3500万元只相当于1/4不到的水平。所以,平安俱乐部的转让与其他因财务困境而转让的俱乐部有着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花钱并不是一件让平安心疼的事情,但是如果4亿元(平安投入的3亿元加上俱乐部贴进的6年来累计近亿元的经营收入)始终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则真正使平安体会到了“烧钱”之后中暑的感觉。而在这期间,平安保险公司的战略调整则又为俱乐部的转让定下了主基调。
俱乐部的一位熟悉经营的人士透露,在平安队成绩最好的今年,反而是俱乐部历年来经营最艰难的一年。截至目前,门票收入仅仅为200万元,加上广告、足协分成、电视转播以及其他赞助,全年的收入也只是勉强达到2000万元。相比较保级时的1999年,仅门票一项就相差了600万元。虽然有经营环境不理想这一客观原因,但是俱乐部“造血功能”的衰竭,始终是一种授人以柄的尴尬。
此外,平安保险公司的机制转型也为其“甩掉”俱乐部这一包袱埋下了重要的伏笔。由于一直在为公司股票上市做着准备,所以平安公司相继吸纳了摩根史丹利和汇丰投资等国际知名的战略投资伙伴,而公司股票一旦上市,球队的高曝光率、中国足球的特殊环境以及俱乐部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资产”现状,都将是投资人所不能允许的。
所以,如果说俱乐部长期依靠平安“输血”生活是转让的内因的话,那么平安保险公司的战略转型则是关键性的外在因素。在内外因俱备的条件下,“瓜熟蒂落”就变成了一种最自然不过的生命现象了。俱乐部这个“瓜”即使不砸到健力宝的头上,迟早也要掉到别人的怀里。申由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