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段位赛可以休矣”的纷纷议论之后,曾经是中国围棋第一赛事的全国个人赛也有成鸡肋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顶尖棋手高悬免战牌,视马拉松一般漫长而艰苦的赛事为畏途,甚至有人戏称其为“杀人的比赛”。在围甲的主流赛事地位逐步确立并强化之后,未来全国个人赛将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个人赛曾是专业棋手们一年之中唯一的期盼,多少弈林豪杰借此一战成名
,陈祖德、聂卫平、马晓春等人的灿灿星途无不起步于全国个人赛的蟾宫折桂。但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各项新闻棋战和赞助商冠名的商业赛事陆续出现,个人赛在棋手心目中的神圣地位逐渐淡化,先是老聂后是小马,相继退出角逐圈,对他们来说,荣誉多于实质的全国冠军称号已不再具有当初的吸引力,而此时的个人赛,更多地变成了年轻人出人头地、初试莺啼的场合。
全国个人赛必须在15天内下完11盘对局,如此怎能保证对局质量?难怪有人诘难说,下到后来,棋手们简直是在拼体力了;也难怪那些上了一些年纪的选手都不大愿意受这份折磨,赢了并无奖金可领,输了等级分下跌,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地方棋手闹“比赛荒”,技痒难熬,恐怕参赛人数还要减少。棋院见人气低落,赶忙注入个人赛冠亚军得主可出战世界大赛的“强心针”,可惜惠及面太窄,而高手们在其他棋战中胜出,同样可取得代表权,还兼收高额出场费和奖金,如此名利双收,又何必去挤个人赛这条羊肠小道呢?
长此以往,个人赛对棋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难以维持,因而中国棋协应拿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在提高个人赛含金量的同时,对赛制也动一番手术,可否将比赛分为初赛和本赛两个阶段举行,初赛采用分区或者网上对弈的方式进行,最后产生16强或者是32强再行进行赛会制的集中比赛,这样比赛的质量和激烈程度显然较目前的“乱战”更有保障。(费胜昔)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