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不以姚明为核心来制定战术。对于一个拥有绝对身高而且行动灵活,技术全面的中锋的球队,不以这样的中锋为核心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除了对阿尔及利亚,姚明在其他的比赛中都可以称为状态低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姚明在比赛中只得10分,这难道不和他只有屈指可数的出手次数有关?看看姚明仅有的得分,相当部分都是靠抢进攻篮板,二次进攻所得,难道这就是一个具有统治力的,或者说将会具有统治力的球员的全部行动吗?姚明在篮下无球对抗中消耗了大部分的体力,怎么还能指望他一个接一个的抢
进攻篮板,一个接一个的盖帽呢?
二:对两个组织后卫的使用。众所周知中国篮球这几年没有出现耀眼的组织后卫,所以对于现在的两位球员的使用不可谓不小心谨慎。以至于刘炜和郭士强的上场时间不相上下,基本上是谁犯错,谁失误就下场换人,再失误就再换人。而事实上这种不合理的竞争上岗机制的直接后果就是两个球员谁也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每个人都怕犯错,越怕就越犯错,打起球来又缩手缩脚,看看郭士强接球后找人的动作就看的出来,每次都要一停一看,等找到人了,防守队员早就逼上来了。刘炜在国内打四国邀请赛的时候就一直是先发,而世锦赛中一直是替补出场,即便国内没有转播在土耳其的邀请赛,我们也能够想象刘炜在土耳其是多么紧张。在这种不正常的心态的控制下,怎么指望本来就水平不高的后卫线还能超水平发挥?
实际上,这两个疑问归根结底就是中国的组织后卫实力不济。如果有高水平的组织后卫给姚明做球,怎么会不以姚明为核心呢?但现在的情况是,后卫线水平有限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如何解决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有两种办法,一是在组织后卫上下功夫,上海和八一的总决赛第二场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大比分击败对手不能不说是解决了外线对姚明的后勤工作的结果。在世锦赛中,每个队都必定会对姚明实行包夹,姚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到攻击位置的时机稍纵即逝,但并非不可把握,只要在训练中强化这种练习,专门用球员对姚明和组织后卫进行紧逼,以逼迫他们掌握更加短暂的传球时机,这并不需要有多么高深的组织后卫,只需要他们掌握几种传球的方式,比赛中交替运用,令对手防不胜防。
但国家男篮教练组显然没有使用这种方法,或者说即便有这样训练,效果也可以说一点都没有,相反,教练组选择了第二种方法,也是我前面所提到的:不以姚明为核心。当然可以说这种做法也颇有些无奈,但现在却反应出这种战术安排并不可取。事实上,如果不以姚明为核心,那以谁为核心?巴特的表现相当好,谁都能看出他在NBA打了半个赛季的收获,比起在首钢的表现巴特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无论是在篮下强攻的力量,转身的速度,传球技巧都有质的飞跃,如果姚明在比赛中被防死,中国队完全可以以巴特为核心,但问题是:既然球到不了姚明的手里,那么和姚明位置相近的巴特又如何才能拿到球!或者,胡卫东在本届世锦赛中的三分球表现相当好,是否可以以他和李楠组成的三分线为核心?这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是三分球是很难把握的,虽然很多的三分球可以大幅度提高比分,鼓舞士气,这在比赛的任何阶段都很有用,但我相信不会有哪个教练把球队的胜利建立在三分球的基础上:这太不可靠了。不会有哪个三分射手敢说他的三分球和O'NEAL的篮下强攻一样的稳定。
事实上,不仅没有合适的核心,中国男篮在本届世锦赛上几乎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主力阵容,这从板凳得分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在这样的一种连教练组都对自己的球员没底的情况下,谁还能对中国队有底?中国队有显眼的有实力的得分点,但战术上却偏偏舍弃这样的机会。一个拥有超级中锋的球队,必要会在比赛中迫使对手实行对中锋的包夹防守,这实际上使得进攻方能有相当大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在中锋强攻和中锋掩护策应外线火力两种打法上轮流转换,使对手防不胜防,这就是合理使用超级中锋的优势。而现在中国队似乎放弃了这种优势,在比赛中竟然是由实行包夹战术的一方掌握主动权。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姚明根本从比赛一开始就没有展现强大的攻击力,包夹队员防守起来得心应手,在这种轻松的心态下,防守队员有足够的思想去注意由于包夹而漏出的空挡,可以及时的去补位,这等于中锋并没有很好的牵制对方的防守重心,而究其本质原因则还是组织后卫的问题,如果在比赛开始就强调后卫线和前锋线对中锋的支援,让姚明打进几个,对方肯定叫暂停,这个时候即便教练不骂人,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教练也一定会强调对中锋的严密照顾,包夹队员就会开始有心里压力,防守的时候就不敢轻易的放弃防守对象去补外线的空挡,这可以说是实现中锋吸引对方的防守重心,给己方外线队员创造机会的基础。现在中国队连基础都没有做到,想一步登天,实在有些不切实际。
一个优秀的组织后卫是需要培养的,都在说国内没有好的后卫,那么这责任在谁手里?有哪个球员天生就会组织的?人才的凋零难道和中国的培养机制无关?当然,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去谈论如何从娃娃抓起是不合适的,但尽快解决组织后卫的问题却是国家男篮在本届世锦赛甚至04年奥运会上的关键问题。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个大难题,在训练中,由一个中锋和一个后卫作为进攻方,再挑选3,4个其他球员作为防守方,分别对中锋和后卫实行严密的逼抢,动作力度可以超过犯规限度,以不受伤为限,专门练习后卫与中锋的在强对抗下的传接球质量和时机,也可以再给进攻方增加一名队员来练习掩护下的传接球,防守方可以对中锋推,拉,拽,对后卫实行贴身紧逼,甚至可以两个防守队员一起对后卫紧逼。这种训练并没什么难度,但却是一切以中锋为核心的战术的保障。
进攻时,组织后卫一旦看到中锋开始挤位,马上就和己方队员做掩护,要做到在把对手挡开的同时,中锋正好要到接球位置,这时候马上传球,中锋一接球就进攻,以姚明的能力,即便有双人包夹,这种球也可以有很高的成功率,打进几个后对方自然就会加强对中锋的围剿,这个时候在由组织后卫指挥改变战术,三分射手看到中锋开始挤位就同时开始跑,中锋接球的时候肯定会有空挡,然后马上传到外线,这样有里有外,才能充分发挥超级中锋的优势。
都说和欧美强队存在差距;不适应压迫性防守,不适应强对抗的节奏,无非就是因为体能不行,速度跟不上。既然知道问题所在,就应该对症下药,国家队集训时间也不少了,热身赛打的也不少了。但几乎就看不出有什么成果。对于刘炜的培养上我也有些疑问,刘炜今年只有22岁,他完全可以和姚明一起打到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不重点训练他和姚明的配合,以前上海队为了更好的使用姚明,非常注意对于组织后卫的培养,这已经给刘炜开了个好头,男篮教练组为什么不继续下去,经常看见刘炜上场不久姚明就下场,姚明换下巴特后刘炜又被郭士强换下,教练组换人方式确实让我有些看不懂。
很多媒体都质疑国家队教练组为什么不大力使用姚明,这其中可能有考虑姚明一直经受高强度对抗,想避开对方的防守重心的想法,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姚明的体能,在CBA他几乎每次打满全场,而且巴特的强壮更加不会让人怀疑。就像前面提到的,解决问题要抓本质,一个有像姚明和巴特既有身高又有力量中锋的球队,不以他们为中心,实在有些令人深思。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