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客场仅拿到1分的深圳平安,回到主场便全取3分,让人不能不正视主场的作用。让人觉得好笑的是,面对当值主裁孙葆洁中规中矩的判罚,观众席上竟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黑哨”声。
裁判本该是中立的,只是在越来越多的裁判总会在主队的主场犯一些有利于主队的错误时,我们不得不怀疑裁判是否也有主场情结。而像孙裁判这样不给主队面子的家伙,不受
主场球迷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至于裁判主场情结的起因,会有多方面因素,譬如与主队过从甚密,譬如不适应主场气氛,譬如业务水平不济。由于有龚建平的前车之鉴,有司法介入的威慑力在那儿摆着,我们宁愿一厢情愿地相信裁判们已不敢再拿黑钱,俱乐部也不敢再有违法之举。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从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上找原因了。
面对主场球迷的呐喊,裁判因为胆怯导致哨子不由自主地偏向主队,那这种裁判显然不具备执裁甲A的能力;而那种一场比赛忽松忽紧,忽左忽右的裁判,其业务能力之低同样不适宜执裁联赛。但问题是,此类裁判在中国足坛还不在少数,以致于“江湖”上有传闻说,现在的裁判是“黑哨”变“傻哨”,连俱乐部都不屑于做其工作。此话是玩笑不好当真,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裁判队伍捉襟见肘的现状。
随着一批“问题哨”的消失,今年联赛出现了不少新裁判,而这些裁判因为经验不足或者业务水平差的缘故,频频成为比赛的焦点,甚至直接导致比赛的混乱。如此赶鸭子上架的做法,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却也暴露出中国足协在裁判管理和培训力度上的欠缺。对于“黑哨”,我们可以痛骂,可以揭黑,而面对“傻哨”,除了痛骂,却又多了几分无奈。尤其在他们有意或无意中营造出已经变味的主场氛围后,他们也将面对越来越恶劣的执法环境,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
从“红哨”到“黑哨”,从“黑哨”到“傻哨”,在对眼前的一切从不忿到习惯后,我们的联赛环境正与裁判们的哨子一起随波逐流。(曹竞)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