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国国奥队与日本国奥队时隔两年后在上海再度交手。通过电视直播,球迷们可以对中日两国青年军的足球水平的对比有了直观的认识,这场比赛中国队1∶0小胜对手,我们似乎有理由扬眉吐气了。但是,客观地评价一下两队的整体实力,我们确实又没办法高兴起来。
看过这场比赛,处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这是一种旁观者的
态度,但是从中国队自身来说,完全没必要把这场比赛太当回事儿,至少他们都应该清楚两队之间在足球比赛的某些重要环节上究竟存在了怎样的差距,这种差距或许会让中国队从心底里感到不寒而栗。
在最近两次的国奥队集训中,始终把技战术配合作为主抓方向的国奥队主帅沈祥福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国奥队的技战术配合水平低下的老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从比赛质量上看,中国队的竞技水准还是像以往一样落后于日本国奥队一个档次。稍有足球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支球队的整体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支队伍的传接球能力的高低,传接球能力是衡量球队整体实力的主要指标,不幸的是,中国队这方面的能力明显逊色于日本队。
整场比赛中,日本队凭借的是出色的传接球向中国队的腹地推进,而中国队更多的是靠漫无目的的长传以及相当勉强的个人能力展开对抗,这是两支青年军的最本质区别。说到技术,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球员的技术并不差,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在足球比赛中,“技术”一词不应该割裂地来看,光有技术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看“技术”运用得是否合理。相比之下,日本队球员虽然身体上不占优势,但技术运用的合理性要远远高于中国队,这便是中国队比分领先但场面上被动的根本原因。
在对中日两国青年军的技战术“含量”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足球在与日本足球的对抗中很可能仍将处于下风的地位。而这样的“判断”实际上还没有把中国球员年龄是否真实的因素考虑在内。听着沈祥福穿透荧屏的声嘶力竭的喊声,中国足球暂时还让人高兴不起来。(本报记者徐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