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事不过三”,扁鹊三望蔡桓公,转身便走,知其病入膏肓,不可救也。再寻之,已逃之夭夭,不知去向。某一不敢与扁鹊比;二也无处可逃;三嘛,望也望了,闻也闻了,问也问了,虽身为江湖庸医,并无良药,还要略尽人事,再号一把脉。
中国足球博大精深,底蕴丰厚,一旦病起来也错综复杂。“贵在高堂无人问,身病医争试一方。”足协号召媒体“反思”,吾辈只好打起精神,不怕大家恶心,再胡说八道几句
。
“反思”一床锦被:盖了
新《中国足球十年规划》是最近炒得最热的事儿了。这份由法规司司长出身的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亲自动手草拟的中国足球十年规划(2003年至2012年)草案框架,确定了未来十年中国足球国家队发展目标:女足夺取世界冠军、男足水平稳定在世界杯和奥运会出线的基础上力争提高成绩。
对这种官样文章我们能说些什么呢?阎掌门的哲学思辨加上秀才们的文笔总是无懈可击。“乾坤大挪移”、“太极推手”之类的武功练到极致,能够把来自各方的攻击化于无形。我们在搞花样、推过揽功方面的功力,较之小说家的想象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要对这种东西说三道四无异于“鸡蛋里面挑骨头”,不自量力。
但是大家总觉得这里面少了些什么,这些“规划”、“思辨”之类的东西究竟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我倒想看看足协反思会议的“世界杯总结”究竟说了哪些问题,不知这个总结是仅仅走了过场呢,还是爆出了许多家丑,“不足为外人道也”?
打完了世界杯,对于国家队的表现,我倒是觉得有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无奈足协推出了“反思”这样一张硕大无朋、冠冕堂皇的大花被,把许多东西一古脑儿焖住,让人无由窥见其内容。
“反思”是我们的长项,就算它是一床锦被吧。对外人,我们就算是把家丑遮住,但是对内,如果也想大被一蒙,掩去许多“罪过”,恐怕还是难以过关。如果我们满足于在世界杯上露了一把脸,用这一个成绩把所有的问题都盖住,那无疑是“讳疾忌医”,最后只能病入膏肓,不可救治。
九个大鸭蛋:震了
米卢带着中国队冲进了世界杯,还真的让国人感到“为之一振”。世界杯开始之前,我们已经毫不脸红地自称“东亚三强”。无奈世界杯开赛后,韩日两强超水平的发挥,比照我们的九个大鸭蛋,实在让我们无地自容。这时的我们除了“震动”就是“震惊”了。
日本打进了16强,韩国打入半决赛,这让我们感叹自己已经落后了许多。但是客观地分析一下,难道我们和日韩真的有那么大的差距吗﹖假如十强赛出线后我们能够专心致志地备战世界杯,假如国脚没有参加那么多的商业演出,假如热身赛能够组织得再好一些,假如能够禁止主力国脚参加甲A联赛,假如米卢和国脚们没有大做广告,我们是不是还会输得这么惨,毫无建树?
当然这只是“假如”,问题在于,我们所例举的事实都发生了,它确实影响了世界杯的备战活动。国足出线之后,从足协到国脚到米卢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marketing”(市场营销)上面,而不是兢兢业业的训练备战。拍片的拍片,做广告的做广告,何以如此?一句话,上行下效。因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责备米卢“不务正业”了。
当巴西队土耳其把我们当成“黑马”小心翼翼地备战时,我们却目中无人、大张旗鼓地庆功,上演了一出“山炮进城”的喜剧。当世界大赛即将来临之时,我们用“重在参与”这样一句套话来欺骗自己。
地方主义和地域观念的幽灵始终影响着国家队的水平,在这届世界杯上,国家队真的团结吗﹖十强赛上,也许真的很团结。但是在出线之后,当所有的人在世界杯上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目标,这个幽灵又出来作怪了。
甲A联赛对国脚的“破坏性”使用充分暴露了俱乐部的自私,丝毫没有国家观念。国家队有“李宿组合”、“孙郝组合”,但从来就没看见有过什么“郝杨组合”,失去宿茂臻的李霄鹏根本就不知道该往哪儿传球,形单影只的杨晨从来就没得到过来自中场的任何支持,失去了孙继海的郝董也变成了一只哑火的老枪。在这届世界杯上,我们看到了球员个人表现欲望,但我们就是看不到一个协同作战的整体,“一盘散沙”的劣根性暴露无遗。
米卢是否对此早已看在眼里?米卢为什么固执地不收李金羽入队而招入肇俊哲?为什么在最后时刻放弃李明?实际上人员的调整往往是为了一个球队整体上的协调性,米卢多次讲过:一个队员的水平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融入一个队伍中。米卢带过五个国家队,但对中国的“国情”恐怕还是始料未及。
“足球是一个整体项目”这句话已经让我们的耳膜起了茧子,但是一个现代的观念始终不能战胜被利益驱动的本能。这就是中国足球的悲剧,也是米卢的悲哀。话又说回来,国家队真的有过“米核心”吗?关于国家队的构成有过多少“院外活动”?与许多“老外”相比,米卢实在是够“中国”的了,退让,妥协,最后大权一交做广告,剩下的事你们爱怎么弄就怎么弄吧。作为一个外国人,知道自己迟早是要走人的,某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东西,能够不说还是尽量不说。“败军之将没有发言权。”既不为自己开托,也不说别人的坏话。
我们有荣誉感吗?我们有个人荣誉感,随便说我一句也不行;我们没有民族荣誉感,世界杯上输赢随便。我们有拼搏精神吗?“进16强,别开玩笑了!”我们有个人表现欲;1对1还可以,11对11我们就变成了11对111。别提韩国队和日本队了,人家那种整体作战和要强好胜的心气儿我们有吗?人家倒想把你当英雄,可你自己偏要做狗熊,这种病无药可治。
凡事儿走过场:没治了
中国人最善于总结,问题是,这也许是优点,但也许是缺点。如果总结来总结去,根本没找到病因所在,对中国足球可算不上什么好事。现在时兴“保守疗法”,把所有的毛病一笔勾销,任其自生自灭也是一种办法。只是我怀疑以中国足球这种体格,究竟对各种病菌的侵袭还有多大的抵抗力。
20多年前,有个笑话形容北京人的土语,说有个毛头女婿,爱用北京土话表示惊叹、赞赏的意思。丈母娘给新郎新娘送了两床新被,女婿一高兴说:“嘿,‘盖了’!”丈母娘一听,心想,我新买的被怎么说“盖了”?很不高兴。过了两天,丈母娘又送给女婿一块新手表,女婿很感谢,戴到手上试了试,连忙说:“嘿,‘震了’!”丈母娘一听,心想,我新买的手表怎么说“震了”?一气就病倒了。女婿很着急,到处找一种好药,最后终于买到了,女婿一高兴又说:“嘿,‘没治了’!”丈母娘一听,一口气没上来,活生生气死了。
中国足球好比丈母娘碰上了毛头女婿,先是“盖了”,后来是“震了”,最后是“没治了”。我倒希望这三个词儿都是北京话的原意,就怕它最后都变成了反义词。
(生活报)刘涧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