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版图上,上海素来就是洋人的乐土,而上海本身也以“洋气”为傲。但在足球场上,上海却成了大牌外援的“百慕大”,戴着光环而来,灰头土脸而去。个中原因,上海人说不清楚。
去年年初与郁知非对话,还在为上海人的心胸宽阔而骄傲。的确,在中西文化百余年的裹挟浸染下,上海已成为国际化的都市,具备了“海纳百川”的胸怀。郁知非当时还炫耀
:你看辽宁的曲圣卿,在上海活得多滋润!说这话的时节,申花刚刚送走萨里奇和拉萨。
国内球员都有这种慨叹:到上海混碗饭吃太难。中国人尚且如此,老外就更不容易。在申花历史上,只有格鲁吉亚门将高佳曾经坐得很稳当,那是因为其位置的特殊性决定的。最近两年,申花在引援上简直到了“暴殄”的地步,巴亚诺、索萨、马丁内斯,哪一个不是世界级的球星,但到上海后就威风扫地了。
在经济生活领域,上海人向来精明,但到足球场上,却屡屡花大钱办小事,这实在不可理喻。原因何在?上海人思索半天也只能如此回答:这是特殊现象,不符合上海人的特性。
这种现象并不偶然,外表高傲的上海人内心其实很忐忑,他们很要面子,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于是就冲动盲目地行事。特别是今年,远与北京大连比拼,近与中远较劲,申花变得心浮气躁起来。细究起来,申花引进的“大牌”都是些过气球星,而且他们的位置并不符合球队的需要,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
非常时期的上海足球,要紧的不是“面子”,而是修正自己的发展路线,把球队扎扎实实地搞好,这样才与上海人的特性相符。到时候,上海自然会吸引真正的大牌外援。(张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