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在方向上始终陷于迷惘。从施拉普纳到霍顿,从霍顿到米卢,中国足球聘请洋教头的信念是坚定的,但是选择上总是模棱两可。
施拉普纳从德国来,他带来了德国足球的“豹子精神”,“当你不知道怎么踢的时候,往对方门里踢罢”,施拉普纳留下一句废话,走了。霍顿从英国来,他带来了英国足球的严谨与呆板。在霍顿老师的讲课结束后,我们收获了整整一黑板关于442、关于平行站位的笔
记。
米卢是最实用的,他5次率队征战世界杯的辉煌不可抹杀。然而,中国足球请来这位“游侠”,更主要是看上那个虚无缥缈的“神奇”。米卢为中国足球留下了第一次征战世界杯的回忆,留下了“快乐足球”的哲学。这之后,一片空白。你往哪里去?从1993年到2002年,中国足球10年磨剑,仍然倚剑茫然。
日本人从一开始就坚持走“拿来主义”的道路,特鲁西埃的任期长达4年,这对于中国足球未免奢侈。在任期间,法国人经受了无数怀疑;最终功德圆满,不是因为特鲁西埃本事,是因为日本人的坚持。
希丁克之前,韩国足球没有聘请洋教练的经历。但是一请一个准,他们瞅准了目标———欧洲力量型加上全攻全守的攻势足球。这其实是韩国足球一惯的路子,希丁克在传统的基础上将韩国足球打磨得更加锋利与强韧。
特鲁西埃走了,日本足协请来济科,还是4年的任期,还是从国奥队到国家队一锅端。坚持就是胜利,说的时候,我们脱口而出,做的时候,几人能够心手如一?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