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兴集团昨日迫不及待地以400万元的惊人低价,出售其属下的全兴足球俱乐部,创甲A有史以来的转让价格最低纪录。与8年来全兴2亿多元投入相比,将这种挥泪大放血称之为白送并不过分。与此同时,全兴集团跃跃欲试,准备投资3000万元打造《21世纪体育报》。这表明:全兴并不缺钱,他们的挥泪大甩卖,实际是想在最快时间内甩掉这个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沉重包袱。
全兴集团的董事长杨肇基尖锐地指出:在中国,足球就是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无底洞。作为企业,投入是为了产出,在投资足球的8年时间里,全兴除了取得了一些广告效应之外,没有取得预期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拖得越长,亏损越厉害,越早卖出去越好,能卖多少是多少。不客气地说,杨肇基实际上已经把足球比做了人见人怕的瘟神———避而远之已成企业惟一的选择。
全兴俱乐部尴尬的状况,绝非中国足坛特殊的个案,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甲级俱乐部都处于类似尴尬中。只不过,聪明如广州松日、广州太阳神、广东宏远等民营企业经营的俱乐部,早早地就惹不起躲得起了;而现在仍在苦苦支撑的,大多是一些财大气粗的国企———而这其实就意味着国有资产的继续流失。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生存问题其实远比假球黑哨问题来得更为急迫,但就在各俱乐部叫苦不迭的同时,球员教练的待遇仍在无限制地上涨,名目繁多的费用仍在无限制地增加。
中国足坛的问题到底何在?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之视为瘟神之时,又怎能指望它取得可持续发展?这恐怕不是阎世铎用大量政治术语能给予解答的。“要么来场革命,要么一事无成”———中国足球急切地等待着体制的全面革新。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