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黑”本是件严肃的事情,“黑哨事件”本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当这一切逐渐变得轻佻、捕风捉影,甚至成了某种时尚后,我们的心情却无论如何轻松不起来。
上海一家电视台公布了沪版“黑哨”名单,一位自称曾在“5万元收买绿城球员”事件中任中间人的简某也于日前站出来“揭黑”,只是其中诸多疑点让人不愿信其有,又不敢信其无。“金哨”孙葆洁希望“诬陷”他的媒体道歉,被指证的球员夏青跑到杭州要找“中间
人”对质,那张收买裁判的银行汇票复印件,能否成为“罪证”似乎也打上了问号。
我们一向把敢于自曝家丑的人当成勇士,尽管他们只能算是“污点证人”。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勇士”站了出来,越来越多的“家丑”曝了出来,可我们却无法辨别他们所曝“家丑”之真伪,甚至连什么时候能辨出真伪都不知道,听得多了便只好当故事来听。
如果“家丑”只是些家长里短的私事倒也罢了,但我们听到的“家丑”却全是些骇人听闻的犯罪指控。按说这种公开举报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最终的结果要么被检举者被绳之以法,要么举报人便有诬陷之嫌。可到了中国足坛,这么要命的事儿也变得随意起来,居然弄得有点像“闹剧”。
宋卫平们的初衷是想以“揭黑”逼迫有关部门出手,从而还球迷一个公道,用司法来净化绿茵场。没曾想这“揭黑”揭着揭着便成了宋卫平们的独角戏,既然没人接下茬儿,独角戏便越唱越邪乎,越唱越大胆。有些人、有些部门动不动便搬出足球环境的稳定做幌子,可“揭黑”照这么揭下去,足球环境还谈何稳定?眼见就要开踢的联赛,裁判们将以何种面目示人?!
在举报人提供了如此多的线索后,司法机关仍不见动静,事态似乎一步步向着足协内部处理的方向发展。国际足联确实鼓励内部事情内部解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像英国、法国、墨西哥这种有着悠久职业联赛历史的国家,依然支持司法介入“扫黑”,我们成长中的职业联赛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司法的介入呢?更何况,司法介入既是惩罚犯罪,还能轻易查出诸如中间人所说的“故事”是否属实,也好还读者、还球迷一个真相。否则,中国足协即便有内部处理裁判的权利,却没有堵住“揭黑者”嘴巴的本事。到时候再说什么中国足球的“稳定团结”,传到国际上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揭黑”是好事,“扫黑”也是好事。不过,因为“扫黑”不利使“揭黑”成了时尚,甚至时髦的“噱头”,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曹竞)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