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队世界杯预选赛出线,中国足协第一次有了挥舞屠鼠刀的底气,锋芒过处,鼠尸遍地。尽管有喊冤的,有叫屈的,还有叫板的,但不管怎么说,与以往中国足协的光说不练相比,中国足协此次“打假”之举史无前例。
此事过后,笔者对中国足协有“三愿”。
一愿中国足协一以贯之。比如阎世铎所说的“3场极不正常的表现和结果,就是最好的、最有力的证据”。但此前,足协却一直强调那些难以收集的“证据”,由此给人一种印象:中国足协在处理“假球”的问题上光说不练,甚至是姑息纵容。此次,中国足协杀一儆百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杀得不合法就会产生很多恶果。比如可能会掩盖深层次的问题,这对于健全中国足球的法规是有害的。那些被罚的俱乐部心里不服就不用说了,杀一儆百的作用能否起到也很难说。而且这种做法终归是人治,人治就可以随意,可以变动,这样的话,足协打假又能走多远呢?
二愿中国足协一视同仁。尽管足协已经表明了“打假需重拳出击”,甚至不怕“矫枉过正”,但毕竟处罚还是要遵循一个“罪刑相适应”原则,所谓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罚当其罪。对四川绵阳这样的小俱乐部来说,他们不满是有理由的。因甲B倒数第2轮该队和成都五牛战成2比11,绵阳已因消极比赛被足协罚了分、罚了钱,最后一轮也并没有“假打”的表现,但足协为何再次最严厉地处罚绵阳,让其降级。这不是足协对先前处罚的一种自我推翻吗?再次处罚绵阳,是不能服众的,除非足协又找出新的问题或先打自己五十大板。足协表明了处罚态度,但不等于可以闭着眼睛乱处罚。否则,中国足协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非但不会因此而提高,反而会被人斥之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何把重拳打在点子上,中国足协要三思而行。
三愿中国足协一尘不染。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如果自身有毛病,就很难令人服气。中国足协的打假行动是顺应民意之举,但在具体的处罚措施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对那些比赛中上场队员一刀切就不见得合理。中国足协这样一刀切地处罚,有没有替那些无辜的球员(比如替补上场才几分钟的球员)多想一想?矫枉过正是可以的,但并不意味“矫枉过正”就可以“滥杀无辜”。
必须提出来的是,中国足协很少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自我批评,总是以一种“错在俱乐部和球员”的态度面对公众,这多少有点令人遗憾。中国足坛如此大面积地作假,足协作为管理者,跟俱乐部一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不从自身思考问题,只是开罚单了事,那么中国足球“假球”难禁。国足在客场很安全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