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杂文圈里的一位朋友在饭桌上闲侃,他向我介绍了一点网上辩论的“生存经验”:当文章高手对决的时候,抓住对方的某个弱点猛攻要比驳倒对方的中心思想更容易。当时一听了之,眼下越琢磨这话越有味儿。
从第一位洋教练施拉普纳来到中国开始,国家队的洋教练就一直被媒体的不同声音包围。在施拉普纳时代,人们辩论的焦点是该不该请洋教练。通过当时的大辩论,产生了比较 让人服气的一种声音:不管施拉普纳执教成绩如何,洋教练的引进都丰满了中国足球的内涵,促进了东西方足球文化的交融。
之后,可能是因为水货带给我们的教训,在霍顿时代,辩论的焦点转移到“平行战位”、“张效瑞的使用”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上。最终,霍顿在国奥试验田里的失败宣告了媒体和中方教练的胜利。这为中国足球的贫乏粉饰上了一层胜利,却也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不安稳的伏笔。
那么米卢呢?回想一下,从他刚到中国时被当作一个江湖骗子,到身边被安插的中方教练组,还有媒体没有间断过的种种技术置疑,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半信半疑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和相信米卢的人自然会争辩得不可开交。而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手段就是我那位朋友所说的抓住一点,不顾其余。
举个例子,只要不是弱智和有神论者,大概没有人会相信米卢真的是神。但是保米派主张的“坚决以米卢为中心”在辩论时总被对手曲解为“造神”、“盲目崇拜洋人”、“没骨气”等错误观点。数数国内的保米派,没有一个人是米卢的亲戚,更不会有人拿米卢的小费,坚持以米卢为中心、保证米卢有绝对的调兵谴将的权力实际上是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最好诠释。当然,支持米卢的人也难免会将对手对米卢某些小技术细节的失误的批评看成是危险的倒米。
平心而论,大多数中国人都希望中国足球顺利地冲出亚洲。在大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围绕米卢的辩论源于是否信任。如果说米卢的执教历史、首轮比赛积10分的成绩仍然不能使我们完全信任米卢,那么你就为了我们付出的100万美圆相信他吧!毕竟,如果你、我、他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在观点上凌驾于世界著名教头之上,我们当初为何还要用100万美圆(能建几十所希望小学)聘请米卢呢?(南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