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秋冬,中国足协决定提前确定冲击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的国家队主帅。之前,尽管中国足协先后聘请了德国人施拉普纳和英国人霍顿执教过中国队,结果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但继续聘请洋帅掌门国足的意见仍然在足协高层占了上风。遂将选帅的责任交给了足协老资格的技术官员马克坚。
当时,选洋帅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带队执教水平高,最好有带队征战世界杯的经历; 二是对中国和亚洲足球有一定了解;三是责任心强,能接受中国足协的相关条件(包括待遇)。
当中国选洋帅的信息传播开后,通过中介,足协的确收到过许多世界名教头的资料,表达了来华执教的意愿,其中就包括米卢蒂诺维奇。但是权衡了三个条件之后,足协将首选目标锁定在时任山东泰山队主帅的南斯拉夫人桑特拉奇身上。为此,马克坚曾亲赴济南对其进行考察,并与桑特拉奇进行了磋商。
中国队主帅对每位教练都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桑特拉奇也不例外。但当时泰山队打得很“牛”,鲁能泰山俱乐部不愿意桑尼离开。因此,在与马克坚的磋商中,桑尼的态度也“牛”起来了,他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比如,桑尼想在手掌中国队帅印的同时,还要手握泰山队的教鞭。在当时的背景和情绪下,马克坚认为谈判的成功率是很低的,恰巧此时,米卢正脚踏在日本和中国“两只船”上。他在北京与马克坚进行了首次会晤后即去了日本,结果很快被日本足协聘为国家队技术顾问。米卢的意见是“根据我这个年龄(不足60岁),当主帅才是最合适的。”于是,不甘心的米卢又返回北京与马克坚继续谈判,他明确表示:“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尽快适应中国的足球环境和国情,并声称,自己愿意来中国执教纯因有‘中国情结’,在待遇上没有奢望。”谈判过程中,米卢的随和、谦逊、热忱、极强的亲和力与桑特拉奇的“牛”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中国足协决定放弃先前首选的桑尼,转而确定了米卢。
试想,如果当时桑尼不是那样“牛”,那样“硬”,中国队的教鞭早已握在桑尼的手中。此时此刻,不知从沙特队主帅宝座上跌落的桑尼会作何感想?廖本强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