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天队洋帅廖萨“倒下”了,红金龙队洋帅塞哈范也将在这两天“名正言顺”地下课。像是战场上的最后一个斗士,在使出看家本领依然无济于事后,失败看上了廖萨、塞哈范。而在另一个战壕,甲A洋帅风头正劲得让本土教练无处栖身。这种“相映成趣”的局面无法不叫人思忖。
白天不懂夜的黑?
“洋教练不是神,他们也是人,要他们一来就出成绩,你仔细想想,可能吗?”足坛宿将陈亦明的这句话算是个概括!
姑且不说语言和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对一个教练来说,从俱乐部、球队再到球员,都有个逐步了解的过程,洋教练不是火眼金睛,同样需要时间来弥补各方面的差异。这从前国脚、武汉红金龙队队员冯志刚的言语中不难印证:“我个人觉得塞哈范的为人、业务上的想法都不差,但他对中国球员的习性、素质不了解,具体点就是对我们队的情况不太了解。他带队只有三个多月,要想把我们训练成很有实力、很有战斗力的球队不太容易。”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洋教练在甲A如日中天,可一到甲B就混不下去。江苏舜天俱乐部总经理潘强对廖萨失败的原因一直不愿多谈,但他的“所有的甲B俱乐部现在都急功近利”一句话,似乎颇给人以启发。
往年说甲B竞争激烈,好像只停留在口头上,今年真的是“刀架在脖子上了”。想冲A吗?可赛制的改革出台只在年前,如此仓促,完全没有给各甲B俱乐部从长计议的时间,于是纷纷赶鸭子上架,不冲也得冲,一副霸王硬上弓的样子。陈亦明说,请洋教练花的钱比请国内教练多多了,目的就一个,快出成绩。因此洋教练带队成绩一旦不理想,就没有国内教练好交差。冯志刚说:“一方面俱乐部给塞哈范的时间不长,另一方面,前五轮拿9分的压力没法让他不急功近利。”俱乐部急着出成绩,教练也急于拿分,浮躁情绪抬头,当然造成恶性循环。
“南郭先生”吹竽?
潘强不愿多对廖萨的水平作出评价,“一般!”中保留了多少“客气”成分也不去追究,但廖萨和塞哈范在各自的国家并不是什么名教头,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位南京记者说,不敢说廖萨是水货,但他的训练很有局限性。虽然有时看问题准,但却拿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例如比赛换人,这应该是表现教练临场应变能力的时候,但他每次换人都成了公式,毫无针对性,而且个性孤僻,很少与队员和中方教练沟通,他认准的打法,就一条道跑到黑。
记得当年请施拉普纳出任国家队主教练时,中国足协一帮人把这位某地区评出的十大名帅听成了德国十大名帅,于是大家趋之若鹜。尽管这成了后来的笑柄,但无意中甲B各俱乐部却在蹈同样的覆辙。
洋教练在甲B失败,我们可以寻找其中的一些共性,以期能给俱乐部以后聘请洋帅时一些启迪。(朱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