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出事”了,竟被主教练马加特开除了“队籍”,现在连替补的份儿也没有了。听到这一消息,笔者的第一反应是杨晨咋啦?
在球迷的印象中,杨晨算是个“乖乖虎”。在上赛季法兰克福队的保级战里,为法兰克福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前不久的亚洲杯赛上,更上出足了风头,令球迷信服。可就是这样一位颇为优秀的球员,现在却“缺乏进取心”、“没有了职业球员的素质”,确实让大家感到惊讶、觉得意外。难道又是马加特对“中国人”不尊重?抑或是相互之间少了沟通?非也。原来这次是因为杨晨“头疼”,在没有队医证明的情况下,不肯上场。于是,“心眼不大”的马加特联系起以前的所谓“膝伤”事件、“一年半了还不会讲德语”,一下子火了,“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做!”
杨晨为啥这么大胆,敢“不肯上场”?具体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杨晨的“大胆”,与国内媒体过多的褒扬、吹捧不无关系。翻开国内的大报小刊,球迷会发现,不同腔调的媒体,只要一谈起杨晨,都是一个调:好。即便杨晨是否打主力这件外界本无发言权的事,有人也要说三道四、忿忿不平;而当其打进了球,第二天报纸的头条肯定少不了“杨晨进球啦”这样的新闻,像吃了喜糖似的。当初杨晨因为“养伤”,与主教练闹情绪,媒体的矛头也是指向马加特,而不是打杨晨的屁股,要像自己的孩子死死护着;就是现在,媒体骂的也是马加特“不是东西”,对杨晨心太狠、手太毒……如此这般,在一片“好孩子”声中,杨晨免不了自我感觉太好、飘飘然,做出有违职业球员常规的事情来,以此给自己的法兰克福之旅抹上了不愉快。
在为“杨晨事件”感到吃惊的同时,媒体是否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责任呢?倪方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