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栽了。栽在了自己的年轻和无知手中。朱刚去了,把悲伤和眼泪留给了亲人和朋友。曲乐恒苦了,可一肚子苦水要向谁诉说?对于曾经喜欢过他们的球迷来说,这三位球员这样的结局,难免让我们多了一份叹息。
对郝伟来说,年轻无疑是把双刃剑。这把剑可以帮助他在绿茵场上驰骋风雨,疾如闪电,可以助他在鲁能打上主力,受到青睐,得到一大把一大把的钞票。当然,也正是年轻,让他不太懂得中国的法律,不太懂得俱乐部的规矩,当然更不太懂得中国的一句古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夜路走多了,总会碰着鬼。郝伟被鲁能开了,似乎有很多人在为鲁能俱乐部叫好,为他们的杀鸡给猴看的勇气叫好。但冷静了一想,郝伟之错,除了年轻,还没有别的什么吗?俱乐部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中国足球对球员多年一贯制的教育方式,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郝伟的年轻换来了苦涩。这当然是他的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但我们的足球老板们,难道不应该从郝伟事件中吸取一点教训吗?
朱刚才刚刚度过了三十岁的花样年华。或许有人说,朱刚即便不打排球,也会因为先天性的心脏病而过早离开人世。但平心而论,大运动量的练习和超强度的比赛,至少应该是导致其加快发病的原因之一。由朱刚之死,不能不说到中国运动员的选拔机制,在新世纪是否也应该和国际接轨?如果当初在选朱刚的时候,能把关更严格一点,朱刚或许就不会从事这样大运动量的体育项目。或许朱刚能活得更长一点。
曲乐恒的遭遇让人又气又急又恼又悲。一想到当年超霸杯赛的那个帽子戏法,就不由不怀念起当年那个在球场上生龙活虎的棒小伙,不由得为曲乐恒至今仍然不能伤愈复出而遗憾。但一想到曲乐恒和他的一帮同样年轻同样放浪同样不太懂事的哥们私自驾车外出落了个车毁人伤,真让人同情不起来。作为一个现在仍然很穷的辽足俱乐部,急眼了发表了一个最后声明,似乎也不能硬套上一个“见危不救”和“过河拆桥”的帽子。曲乐恒自由曲乐恒的理由,辽足自有辽足的苦衷,到了这个份上,曲乐恒还能说什么呢?告吗?理在哪儿?辽足一句“非工伤事故”,也没错儿。非工伤事故,在中国到哪儿打官司,都没得赢的。但造成曲乐恒现在这个样儿,到底能怪谁呢?
看来,苦涩离年轻,又多了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