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实行“倒摘牌”的摘牌会结束了,与先前某些媒体预料的“截留传言”相对应的是,一些大牌球星如愿以偿地加盟想去的球队。而弱小的俱乐部并没有在倒摘牌中占多大便宜。如果那些想转会的球员能预见到如今的结果,恐怕今年上榜的球员会更多。
自从中国足协开始了自上而下的足球职业化改革后,新措施几乎年年出台。拿今年的倒摘牌来说,足协的初衷是平衡各队的实力。可惜,良好的愿望并不意味着良好的结果。1997年中国足协颁布“限薪令”的时候,本以为球员过高的工资可以“悬崖勒马”了,可各俱乐部针对“限薪令”,迅速想出了相应的办法,各种补贴应运而生。帐面上,球员的工资都在足协限薪令规定的标准内,可球员的真正收入水平只比以前高而不低。看上去,足协维护了政策的“严肃性”,俱乐部保证了球队的“凝聚力”。“家法”与“行规”似乎保持了平衡,但实际上,足协的“改革”政策已被化解。
今年出台的倒摘牌,似乎球员上榜就会身不由己。可足球圈的多数人并不这么看。有人惊叹今年上榜的球员并不比往年少,足协官员也因此自豪地宣布:倒摘牌并非不得人心。可自从倒摘牌宣布的那天起,应付这一新政策的举措就在明里暗里地进行了。那些想得到选中球员的俱乐部广泛活动,各足球俱乐部之间的默契完全可以用震惊二字形容。与足协的政策相比,各俱乐部老总的私下协调已经可以“威力无穷”了。这使人想起了一直没有成立起来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盟。从目前的情况看,联盟虽不能通过足协的批准、一时成立不起来,但“联盟”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
“行规”凌驾于“家法”之上,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