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米卢无奈面对国脚伤病的表情,真的有些同情这位“英雄一世”的老人。其实,在中国的甲A、甲B联赛中,运动员频繁受伤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自然身在其中的国脚们也不可能幸免。我们的联赛与欧美足球强国的联赛相比,激烈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几乎每轮比赛结束后,都会有队员在非常规的情况下受到伤害,有些伤病的出现显得莫名其妙,让人费解。为什么中国联赛中会有这么多不必要的受伤呢?
教练、队医难逃其咎
作为掌握队员上场“生杀大权”的各队主教练,在队员受伤这个问题上是要负有责任的。许多运动员在身体状态并不符合上场比赛条件时被主教练派上了场,原因很简单,主要是这名队员是队中的绝对主力,要想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就要让他上场。很显然,后果只会有一个,在拼抢中受伤或加重伤势。另外,队员受伤有许多是因为平时在训练中的强度和科学性有缺陷,这一点上,主教练更是关键因素。因为队伍的训练计划都是由主教练制定的,只有加强球员在力量、柔韧性和保护技术方面的训练,才能够让球员在激烈的对抗中更适应冲撞,更合理地运用技术动作,从而避免受伤。
队医在中国联赛各队中的作用并不是十分重要。在国外联赛中,决定队员上场与否的权力不是主教练而是队医,和国外同行相比,我们的队医所负责的范围就相对简单了许多。队医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尽快地将队员的伤势治疗痊愈,尽快地将队员的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受伤的中国球员中,有许多人都是旧伤复发造成的,旧伤没有得到真正彻底的治疗,以至于“养虎为患”,“养成”了重伤顽疾。有知情者曾经告诉记者:“有个别的队医其实什么也不会,靠讲关系不讲水平在球队里混日子,队员的伤病他们根本治不好,更有甚者还会加重队员的伤情。”
裁判、对手罪魁祸首
对于许多球员来说,比赛中对手超常规的动作是伤病最主要的来源。职业化8年来,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足球联赛的拼抢已经越来越激烈了。但是,通过电视,我们看到了英超联赛以及意甲和德甲联赛,他们的激烈拼抢是中国联赛所远不能及的。特别是英超,那种超强度的冲撞、铲断和奔跑,恐怕很难有中国球员能够适应。但是,他们的伤病情况反而要低于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因为国外的球员在场上基本都是对球不对人的,而在甲A联赛中,故意的报复性犯规和恶意的伤害性犯规屡见不鲜。已经遥远的事情就不提了,仅仅是今年的5轮联赛,就出现了多起这样的事件。商务通的魏群和力帆队的魏新,都是这种犯规的牺牲品,他们尽管已经小心翼翼地躲过了对手的第一脚,但还是栽倒在对手第二脚或第三脚之下。这些年少气胜或老辣自大的犯规球员,从来也没有能够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过:“如果你是他,你好受吗?”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绿茵杀手”肆无忌惮地横行赛场,作为“绿茵法官”的裁判是不能被原谅的。裁判不仅仅是判断胜负与犯规的人员,他还是许多球员职业生涯的保护者。他有一种很重要的职责就是“预防犯规”,当比赛中出现了非战术性的犯规苗头时,裁判就要像救火队员一样及时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这种情绪将感染双方队员,逐渐变成野蛮的燎原大火。如果在惨剧发生后再去处理,那么再严厉的处罚也不会弥补受害者心灵和肉体的痛苦了。李海
本新闻为辽沈晚报独家提供给新浪网,其他网站如需转载、改编,需与新浪网直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