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蹭跑光靠堵不行 需跑友提高文明意识

http://sports.sina.com.cn  2014年07月25日15:38  解放日报收藏本文  

  前有张家口市康保县草原国际马拉松赛的“蹭跑者”猝死,后有北京马拉松“蹭跑者”公开组团,“蹭跑”近日成为网上讨论热点。“蹭跑”是个新词,大意是指在没有获得参赛资格的情况下,设法混入运动员中参赛。为什么蹭跑只存在于马拉松比赛?蹭跑有什么危害?蹭跑管得住吗?

  蹭跑已是普遍现象

  19日的康保县草原国际马拉松赛发生猝死事件后,人们发现,比赛中“非正式”选手远不止一两个。赛事官网显示,三个组别的报名上限各是1000人,但新华社报道称,逾万名专业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参赛。蹭跑者占比之高,可见一斑。

  北京马拉松报名才开始几天,网上已出现组团蹭跑。百度“跑步吧”里有网友贴出了《2014北京马拉松特约蹭跑团竞赛规程(草稿)》,特别提到“蹭跑组委会”将于赛前发放专属伪造号码布 (供大家混入比赛)、专属手环 (作为识别标识),并鼓励跑友自行收集各种赛事作废芯片绑在鞋上,以便伪装得更像一些。“蹭跑组委会”甚至还为蹭跑者开设专门的补给点和物品存放点。从内容来看,蹭跑已经非常“专业”。

  上海马拉松也碰到过类似问题。虽然官方没有具体统计,但赛事组委会每年都会发现不少蹭跑者。去年“上马”开赛前,记者就发现有跑友在微博上建立“上海马拉松名额转让”平台,转让参赛名额。“这样的转让名额毕竟有限,我们抢不到的,就选择在起点和中途加入奔跑大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跑友说。

  杜绝蹭跑几无可能

  马拉松的特性是开放性和参与性,没有一般田径比赛的封闭式跑道,办赛方不可能将42公里赛道用篱笆围起来,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参赛选手进行极端细致严格的检录。

  蹭跑,很难管。“借鉴国外马拉松的管理办法多少会有帮助,但要杜绝却不太可能。”上马组委会的一位官员表示,美国的许多马拉松赛事,在起点设置若干个出发区域,跑者根据自己的号码布进入不同区域。分区目的并非为了抓蹭跑者,而是便于维持秩序。“这么做,最多能减少出发点蹭跑者混入的可能。但选手们跑出一段距离后,随着纠察的减少,很多蹭跑者就会借机插进大部队,这很难被发现,即便发现也很难劝阻。”

  近些年来蹭跑现象从无到有,体现出如今“路跑”在城市中的热度。喜欢跑步是好事,但“蹭跑”却不可取。该官员告诉记者,每年赛事组委会会对参赛者进行筛选,一些跑者即便报上名,也会因为年龄以及身体等原因,无法通过组委会的审核,这一举措也是对跑者生命安全负责。这类人若是“蹭跑”,必定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组委会给每个马拉松跑者购买保险,非正式参赛者,或者身份信息不符的跑者,一旦出现状况,将肯定无法得到应有的安全保障。

  解决蹭跑不能靠堵

  “靠管肯定不行。”有30多年马拉松赛事管理组织工作经验的徐海友认为,减少蹭跑现象,还是有赖于跑者自己的文明意识。他说:“国外许多知名马拉松赛也会出现蹭跑者,但大多是些调皮鬼,跑两步就出来了。像日本马拉松每年的报名人数,都在最终参与者的10倍以上,却极少有人蹭跑。‘今年没报上,就去做拉拉队和观众,明年早一点。’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像国内这样刻意且有组织地进行蹭跑,闻所未闻。”

  “没有资格就蹭进去跑,这是弄虚作假,对正式参与者也不公平,违背了体育竞赛的原则。”不过徐海友认为,除了提高文明意识,增加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数量也很有必要。“美国每个周末全国平均约有8到10个马拉松赛同时举行。相比之下中国马拉松赛事还是比较少,跑马拉松变成‘千年等一回’。”

  一方面,组织者应该通过舆论的力量,去引导跑者正确地看待蹭跑;另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让跑者有机会施展身手。比如上海,除了6、7、8三个月,每个月都可以有一次马拉松赛,不一定全市性的,各个区都可以有自己的马拉松。比赛多了,蹭跑者的数量一定会减少。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文章关键词: 马拉松蹭跑文明意识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