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体育用品行业开始逐渐下滑

http://sports.sina.com.cn  2013年03月27日13:12  中国网

  ■谢充灵

  在国内运动品牌的关店潮中,包括英特体育、迪卡侬等在内的国际品牌却是大肆扩张,这出乎业界的预料。但仔细想想,“危”中有“机”,国内品牌的退出,或许正是国际品牌抢占国内市场的大好机会,从这点看,面对经营困境,国内品牌将门店一关了之恐怕不是最佳的应对办法。

  记者了解到,国产体育用品行业在本世纪以来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08年前后,很多品牌都辉煌一时,其中专卖店迅速发展到7000家以上的不在少数,比如李宁、361度,高峰时在全国的分店数量都超过了8000家。但2008年,随着奥运会刺激作用的逐渐减退,国产体育用品的行业发展开始逐渐下滑。

  从原因上分析,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电商冲击等都是国内运动品牌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不过,出现如今这种状况,更关键的还是在于此前粗放式的“野蛮圈地”。业内人士说,当时各国内品牌迅速扩张最主要的是为赴港上市,因为港股最终的发行市盈率是依照企业的门店数量进行参考的,所以为取得较高发行市盈率,各品牌都不惜血本迅速开店。

  国内运动品牌如此开店后,其经营效率可想而知。不少市民也都注意到,不管是哪个国内运动品牌,从产品线、产品设计到门店设置、销售模式等各方面均找不出太多的差别之处,剩下的只有打折和比拼门店数量,像在福州的中亭街,很多品牌的分店一度开到四五家。如今面对经营困境,不少国内运动品牌都认为,“断臂”才是“求生”的最好方式。

  其实不然,国际运动品牌能逆势扩张,说明关店未必就是最佳的应对方式。记者了解到,国际运动品牌逆势扩张的资本最重要的并不在于资金,而是其经营模式和经营策略。在记者提到目前的行业困境时,英特体育的相关人士笑称,他们所开的并不是简单的体育用品零售店,而是体验店,“到时开了你们就知道了,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迪卡侬也提到,未来的体育用品应该更符合大众的需求,更亲近大众。很显然,在这些巨头看来,服务和体验才是做大做强的关键。

  这或许正是国内运动品牌应该研究和思考的,如果国内运动品牌仍不注重转型,只一味关闭门店,等四五年后回过头来,周边都是国际品牌,那面临的可能将是出局的危机。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