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滑雪场馆达到738座 冰场达到334家

国内滑雪场馆达到738座 冰场达到334家
2018年09月26日 11:25 新浪体育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在冬博会上作为官方报告正式向国内外推出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在冬博会上作为官方报告正式向国内外推出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正式发布,作为全国首份融合冰、雪两大产业年度报告已连续3年推出,2018年度以中英文双语向国内外发布

  最新统计:国内滑雪场馆达到738座;西南、中南地区等地崛起一批优质雪场;包括2017-18跨雪季滑雪人次统计达到1930万;区域滑雪区“龙头效应”与“马太效应”明显,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8-2019雪季,国内突破百万级滑雪人次省份有望突破10个

  本年度统计冰场达到334家,较上年度统计周期259家同比增加29%;13个全国最具代表性冰场连锁品牌占据市场主要力量

  “冰雪装备”消费将实现千亿级跨越;当前消费并非单纯“消费升级”或“消费降级”,而呈更加多元化消费态势;长远趋势来看,未来冰雪消费进一步扩大趋势不变

  近日,由国际数据集团(IDG)联合华腾冰雪产业机构(简称:华腾冰雪)推出的《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下文简称《产业报告》)正式对外发布,多位行业大咖为《报告》推出发表寄语。

  《产业报告》于2016年正式推出。作为全国首份融合冰、雪两大产业板块的行业报告,《产业报告》每年调研和盘点冰雪行业重要发展情况与趋势变化,对国家相关冰雪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及数据支持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协同作用,2018年度《产业报告》是首次采用中英文双版呈现,向国内外同步推出。

  《产业报告》通过详实的调研、包括政府、协会组织、业界企业、冰雪爱好者等广泛群体深入的走访与科学的统计,将中国冰雪产业在本年度(注:2018年度《产业报告》调研与总结周期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发展全貌系统性呈现在行业面前,并期冀在国际冰雪舞台上,助力中国冰雪产业国际交流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冰雪产业间合作。

  以下为本年度《产业报告》主要内容及简要观点,供业界了解和参考。

  1。 各地冰雪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非传统冰雪区域的冰雪产业发展空间正进一步释放

  本年度《产业报告》显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成效进一步凸显。

  从区域冰雪产业发展的整体调研结果来看,传统冰雪区域的冰雪资源利用逐步呈现出体系化、产业化,并在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当地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传统冰雪区域的冰雪资源也逐步由“冷”转“热”,以冰雪旅游,南方区域逐渐培育出一批优质滑雪旅游目的地,在带动当地冰雪产业发展、冰雪运动普及及承载区域滑雪人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非传统冰雪区域的各省份充分利用“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发展模式或布局,随着冬奥会“北京周期”的深入与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持续推进,非传统冰雪区域的冰雪产业发展空间与潜力必将进一步释放。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成效显著,滑雪场地数量整体上持续稳增;优质滑雪目的地建设方面南北差异依旧明显,中南、西南地区优质滑雪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滑雪场地类型仍旧以旅游休闲为主。

  2。 截止2018年6月底,国内滑雪场馆达到738座;滑冰场馆数量达到334家,较上年度统计周期259家同比增加29%;西南、中南地区等地崛起一批优质滑雪场地;华东华北地区滑冰场馆引领全国

  截止2018年6月底,全国滑雪场达到738座(该年度统计中纳入了黑龙江省14家滑雪乐园业态),较2017年6月的668家增加了70座。东北、华北地区的滑雪场总数量达到了377座,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共有滑雪场馆224座。

  尽管滑雪场地建设仍旧呈现南北差异明显特点,但2017-2018年度,西南、中南地区等地出现和崛起了一批优质滑雪场地,如云南、贵州、湖南。目前,西南、中南地区主要优质滑雪场地有秦岭南麓四川段、贵州六盘水、四川西岭景区、四川阿坝州周边、云南玉龙雪山、湖北神农架景区、湖南长沙周边、河南郑州周边、河南洛阳周边等,这些优质滑雪场地在承载区域滑雪人次方面发挥着龙头作用。

  本年度《产业报告》调查显示,我国滑雪场地中的75%为城市近郊休闲型,设施相对简单,只有初级滑雪道,通常建设在旅游景区或城市近郊,对于带动初级滑雪者群体有较大作用。未来随着滑雪场馆设施的不断完善、冰雪产品的不断创新及其与传统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滑雪运动将深度融入非传统冰雪区域的冰雪旅游体系。

  冰场方面,《产业报告》显示,本年度滑冰场馆数量达到334家,较上年度259家同比增加了29%;华东、华北地区滑冰场馆数量引领全国;冰场连锁运营模式发展迅猛;冰场品牌化连锁推进迅速;传统冰雪运动特色地区的体育运动型冰场占比较高,新兴冰雪特色区域的商业休闲型冰场占比普遍较高。

  3。 13个全国最具代表性冰场连锁品牌占据市场主要力量,但盈利模式仍较单一

  近年来冰场发展迅猛,但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存在的问题仍是多数冰场盈利模式仍相对单一。新增滑冰场项目也多为商业综合体形式,通过与商业区、购物中心的结合,冰场为大众提供了日常的休闲、娱乐和培训服务,形成了链条式消费,为我国冰上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

  现阶段,连锁品牌的冰场基本以商场租赁形式出现,主营花滑、冰球培训及滑冰散客的接待。随着商场对经营需求的提升,这样的冰场几乎成为新建商场的标配。目前,国内有冠军、世纪星、欧悦、全明星、缤纷万象、喜悦天地、华星辉煌、浩泰、飞扬、陈露、铭星冰雪、启迪宏奥、追风等13家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冰场连锁品牌,13个商业连锁机构共计运营滑冰场馆147座,其中冠军冰场数量最多达到32座,其次是世纪星达到29座。此外,13家连锁机构旗下的147家冰场中,符合国际奥林匹克标准的比例约为20.14%(大约35家),且这些标准冰场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

  从冰场经营类型来看,与自建独立型滑冰场以及非标准化滑冰场相比,依托商场综合体的标准化滑冰场更能适应现阶段国人的消费需求特征,收入情况相对较好,未来有望成为主要的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现阶段的盈利模式可以保证盈利,但是长期来看,由于冰场自身开放时间与载客容量的限制,利润的增长是会趋于饱和。因此,冰场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要不断开拓业务。

  4。 南北冰场定位差异明显;商业休闲型冰场势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传统冰雪运动特色地区的体育运动型冰场占比较高,新兴冰雪特色区域的商业休闲型冰场占比普遍较高。

  南方地区仅有江苏、福建、广东、上海建有体育运动型冰场,总体来说,南方大区商业冰场综合占比高达95%以上;反观坐拥冰雪地缘优势的东北地区,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体育运动型冰场建设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主导型体育环境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型冰场占比达到了63%,吉林省甚至高达近70%。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深入推进,商业休闲型冰场势必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5。 2017-18跨雪季滑雪人次达到1930万;区域滑雪区“龙头效应”与“马太效应”明显,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8-19雪季,国内超100万级滑雪人次省份将有希望突破10个

  《产业报告》显示,在2017-2018跨雪季统计年度,滑雪人次达到1930万,其中南方区域滑雪人次为375万,占比近20%(注:这里的南北分界线为秦岭、淮河),并有望在2018-2019雪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从调研过程和结果来看,尽管西北地区、华东地区已成为滑雪人次的重要贡献区域,但滑雪消费仍主要发生于东北与华北两个主要滑雪地区,仅华北、东北地区两大区域接纳的滑雪人次就达到了1139万,占总滑雪人次的59%。

  华北地区滑雪人次达到了655万,在2017-2018雪季,仅河北省滑雪人次就达到了267万,引领国内各区域滑雪人次。

  在2017-2018雪季,滑雪人次超过200万级的有河北省、黑龙江,超百万人次的有5个省份。其中,吉林省滑雪人次达到了193万,有望在下一年度突破200万,而山东(98万)、山西(95万)、浙江(95万)、辽宁(87万)均有望突破100万。下一雪季,国内100万级滑雪人次省份将有希望突破10个。

  同时,不同区域滑雪消费分化依旧明显,仍主要集中于华北、东北地区;同时,区域内部滑雪区“龙头效应”与“马太效应”明显,资源集中度明显。

  华北地区的代表性滑雪目的地有张家口崇礼滑雪区、北京近郊区、内蒙古阿尔山、内蒙古呼伦贝尔、天津蓟县近周边、山西太原-晋中周边等,2017-2018雪季,华北地区仅北京市9家优质滑雪场接纳滑雪人次为123.5万,较2016-2017雪季同比增长19%。东北地区以吉林省为例,不乏雾凇岛、净月潭、长白山等知名冬季旅游目的地,2017-2018雪季,吉林省仅吉林市的北大壶、松花湖、磐石莲花山、吉雪等9大雪场累计接待滑雪人次就达到103.11万,同比增长32.70%,占吉林全省的55.43%,占整个东北地区的21.3%,区域内部滑雪区“龙头效应”进一步凸显。

  据WSTOPS冰雪智库统计,2017-2018雪季,南方大区的11家代表性滑雪场馆接纳的滑雪者超过110万人次。以华东地区的浙江省为例,仅绍兴乔波、杭州大明山、安吉江南天池3家滑雪场馆接纳的滑雪者就近50万人次。而西南地区的成都太子岭、六盘水玉舍雪山及凉都梅花山3家滑雪场馆的滑雪人次近30万,西南地区已成为滑雪爱好者参与冰雪运动的目的地之一。

  6。 冰雪装备将实现千亿级跨越;当前消费并非单纯“消费升级”或舆论担忧的“消费降级”,而呈更加多元化消费态势;长远趋势来看,未来冰雪消费进一步扩大趋势不会变

  冬奥会“北京周期”,随着大众冰雪运动的规模化效应逐步体现,将引发冰雪装备市场更大的新零售增长。随着北京冬奥的到来,无论是冰雪运动参与人次,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冰雪运动的氛围,都将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

  滑雪装备方面,结合我国中产阶级群体到2022年可以达到3亿人,实现10%人群可以直接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将有3000万人成为滑雪消费者,以人均2500元/人/年消费额测算,将实现750亿人民币规模。

  当前市场和经济形势呈现的并非我们以为的单纯“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而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状态,选择更加多样性,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在这个新的消费业态的转变过程中,随着全国冰雪运动普及力度加大和休闲娱乐业的壮大,未来冰雪消费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不会变。

  滑冰装备方面,如果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群体已达到2.2亿,到2022年,该群体到2022年如实现10%人群可以直接参与到滑冰运动中来,将有2200万人实现直接“上冰”,以人均3500元/人/年消费额测算,市场规模将突破770亿人民币规模。

  7。 冰雪产业年度“十大看点”与“十大展望及建议”

  从看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结合我国的冰雪产业在新周期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产业报告》在本年度冰雪产业发展总结出以下“十大看点”,并提出“十大展望建议”:

  “十大看点”

  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全季全域全时”助力冰雪运动推广

  “冰雪运动进校园”成为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重点亮点

  冰雪旅游成为冰雪经济迅速壮大重要力量

  国产冰雪装备设备制造业份额有所提升,但远未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冰雪人才”供需矛盾依然较大,“人才缺口”填补需下大力气

  冰雪项目“跨项跨界跨季”选材形成全国效应,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稳步推进

  中国冰球市场消费基础开始快速放大,与消费升级趋势稳合

  大众滑雪群体增长尚需提升,滑雪者“初级体验”向“爱好者”转化速度缓慢

  冰场建设形成品牌连锁效应,品牌连锁型冰场全国快速推进

  区域滑雪场建设需做好“整体规划”和“因地制宜”,部分项目开始出现“烂尾”,违约事件增多;雪场运营“马太效应”明显

  结合《产业报告》年度调查和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整体态势,提出“十大展望及建议”,供业界参考。

  “十大展望及建议”

  冰雪场馆建设有望顺利在冬奥会“北京周期”达到规划目标

  冬奥会“北京周期”正在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大众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也将助推中国冰雪产业大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两纲三划”直指建设冰雪强国目标,释放更大、更多发展机会

  中国正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冰雪产业上升力量; 冰雪产业在中国全面布局,国际化升级将进一步加速

  在北京2022冬奥会后,将迎来中国冰雪产业的新起点

  各地冰雪产业政策落地与执行,给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地大众冰雪运动发展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发展本土冰雪装备器材、设备设施产业正面临较大挑战

  冰雪运动文化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仍需时日

新浪体育公众号
新浪体育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sports)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