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编

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编
2020年05月16日 09:11 新浪体育综合

  5月15日,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在北京主会场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足球协会、中国篮球协会,各改革试点项目协会分会场召开。在会上,上海、福建、江西、云南、江苏徐州5家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为推动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宣传体教融合,全面总结2019年度青少年体育工作,为下一阶段各地青少年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本报将5个单位经验交流发言进行摘编。

  上海:聚焦“新增量” 发挥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新动能”

  近年来,上海各类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其中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就有近千家。为用好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这一“新增量”,上海市体育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致力于加快提升上海青少年体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大格局,奋力推动上海青少年体育工作进一步改革创新,焕发新生机。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介绍,上海正在通过打造青少年体育行业枢纽组织、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规范发展和加强青少年体育行业评估监管,构建青少年体育组织新格局。她说:“首先,为加强青少年体育行业管理和自律,上海市体育局着力扶持和壮大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引导其成为上海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枢纽型协会。其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主力军,为引导俱乐部规范有序发展,体育局制定出台‘上海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星级评定办法’,围绕组织机构、工作保障、赛事活动开展、后备人才培养等八个方面制定评估标准,通过星级俱乐部评定,逐步形成了一批有品牌、有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为提高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树立规范化标准,体育局对于购买的每一个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项目,都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全面评估,树立优质典型,加强正面宣传,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警告和约谈,甚至纳入黑名单。”

  与此同时,上海还积极搭建平台,拓展青少年体育服务新领域。宋慧介绍,根据总局在全国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的要求,上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吸引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冬夏令营工作。2019年,上海市体育局通过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冬夏令营,以及向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配送体育培训课程,惠及青少年超过6万人次。今年除了继续举办冬夏令营,还将推出周末营,全面覆盖双休双假,切实帮助青少年掌握2至3项运动技能。上海市体育局还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举办“上海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上海市少儿体育联赛”等品牌赛事,通过搭建体育赛事平台培育一批热心公益事业、服务优、信誉好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

  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体育局为体育社会组织提供了信贷等一系列政策扶持“组合拳”,为青少年体育机构“输血”。积极引导青少年体育机构通过创新转型,用好互联网“最大增量”,推动发展线上培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线上运动亲子赛。

  不仅如此,目前上海学校体育课正向着“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的方向改革,体育师资缺口较大。为切实服务学校体育发展,上海市各区体育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积极向社会组织购买体育课程配送服务,组织体育专项培训进校园,补充学校体育师资力量。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宋慧说上海将继续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帮助下,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引导和支持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努力把上海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大做深做强。

  福建:扎实组织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

  近年来,福建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政府引导、体现公益、依托平台、动员社会、共同监督”的原则,在全省10个设区市扎实开展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发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了举全社会之力办好青少年体育的格局。福建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侯玉珠在发言时介绍,截至2019年9月,福建省共开展331项活动,包括滑冰、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排球、游泳等25项,线上报名人数达44490人,参加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在具体做法上,福建省发挥地缘优势,推动海峡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侯玉珠说,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为了加深台湾同胞对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借助冬夏令营平台,在福州、泉州等地开展了闽台青少年以冰球、足球、轮滑和武术为特色的4项夏令营活动,以体育技能培训和比赛为主体,传统文化交流为补充,吸引了350余名台湾青少年参加,促进了闽台青少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台湾青少年的归属感。

  抓住发展现状,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福建是全国重点老区、苏区省份之一。老区苏区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等设计了专门的冬夏令营活动,在龙岩长汀革命老区开展贫困儿童羽毛球夏令营、在宁德开展关注特殊儿童公益行的轮滑冬令营和在南平松溪举行留守儿童科学健身夏令营等3个公益类夏令营,并在经费上给予全额保障,既磨炼了留守儿童意志品德,又凝聚贫困地区的人心士气。

  此外,还针对气候特点,推动冰雪人口增长。福建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近年来,为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国家战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在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建起了为数不多的室内冰场。以举办冬夏令营为契机,开展“万人上冰”活动,重点开展冰上运动技能教学,同时借助冰上亲子活动、冰上绘画、冰球U系列比赛等活动,丰富冰上体验及技能培训活动载体。通过举办轮滑、旱地冰球比赛等活动,积极推动“轮转冰”,做好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普及,进一步提高参与冰雪运动人口和辐射面。通过冬令营的带动,省委省政府要求10个设区市必须至少建设1个室内冰场,力争年底全部建成。

  侯玉珠说,未来会继续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的经验,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福建青少年体育发展。

  江西:“百县”比赛 “一县一品”做好县级青少年体育工作

  长期以来,业余体校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体,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三级训练网最低层的县级传统业余体校发展却举步维艰,普遍出现“招生难、办学难、出路难”。传统业余体校文化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面狭窄。不少体校出现办学经费不足、设施条件落后、招生困难等问题,部分合并的县(市、区)业余体校或已停办,或名存实亡,或教练员转岗流失,或已经转变了办学方向。县级体校出问题将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江西省体育局副局长王勇说,为扭转县级体校的萎缩局面,充分调动基层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西省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不断改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工作。

  一是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联合教育部门,每年举办全省性的青少年比赛70多项次,鼓励、动员业余体校运动员和普通中小学学生共同参赛。其中,以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为主的百县运动会覆盖面最广、办赛规模最大。通过举办一系列赛事,充分发挥分级竞赛杠杆作用,调动了县区积极性。目前,四个百县运动会已经成为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赛事中的著名赛事,也成为调动省内县级体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是加大扶持和创建力度。实施“十强县”和“30精品县”工程,将百县运动会参赛情况、年度青少年锦标赛参赛情况和向省运动队输送运动员情况作为县级青少年体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县级青少年业余训练进行全面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和扶植资金、基地建设挂钩。通过多年的培育,江西省100个县(市、区)中的89个县(市、区)正常开展训练,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业余训练得到加强,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身体健康。

  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业余训练,推动“一县一品”。江西省体育局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体育行政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体育部门引导支持,地方筑巢引凤,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办体育俱乐部、办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比如南康区乒乓球、瑞昌市羽毛球、定南足球等为“一县一品”发展项目,通过企业运作,建立高水平教练员团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在校学生提供优质体育课程,拓宽了后备人才选材渠道,也积极推动了当地青少年的后备人才培养。

  王勇说,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深深地感受到,青少年体育工作必须融入改革浪潮、紧跟时代潮流、围绕中心工作。要努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各具特色,搞开门办体育、合作办体育,推动青少年体育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要加强同地方党委、政府沟通,激发各地重视和发展体育的积极性,通过企业化、市场化运作,解决业余体校发展中的困难,引进体育融合项目,带动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

  云南:中考体育改革破题起势 体教融合破冰开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要求,2019年底云南省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体育课首次与语文、数学、英语并驾齐驱,分值从过去的50分升为100分。这一改革将从2020年秋季学期新入学的七年级(初一)起开始实施。

  学校体育师资不足、场地紧缺仍然是云南教育领域的短板,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近视率高发问题依然突出,由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正逐步凸显,同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不畅通,可以说体教融合发展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吴亚敏说,为此,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将体育课上升为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重要科目。近期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降低学生近视率,教会学生1至2项运动技能,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探路。远期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民族振兴、体育强国之梦。

  吴亚敏介绍这次云南省中考体育改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构想,一是考试分值的大幅提高,由50分直接提升到100分,与语、数、外等科目同等分值。二是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与体育考试分数挂钩,前者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占60分;后者是对技能体能的考试,占40分。学生体育考试成绩由学生自己担责,变成学生和学校共同担责。三是初中体育考试由原来的初中三年考一次,改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年考一次,连续考三年。四是将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成绩纳入体育考试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项目体育比赛,引导学生学会1至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在技能考试中,搭建了三大球、田径、游泳、武术、拳击、健美操等多个项目平台供学生选择。目前,有关云南省中考体育的细则、实施方案与配套文件受疫情影响还在调研论证阶段。

  教育和体育都关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都有着为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责任。教育和体育密不可分,深化体教融合对建设体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吴亚敏认为要以中考体育改革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中考体育改革指挥棒作用,推动云南省体教融合发展,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畅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等方面对考试项目设置、考试标准、考试要求上进一步谋细、谋实、谋深入。让考试分值向日常延伸、向基础延伸、向基层拓展,带动全省青少年主动、自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扩大体育人口、提升技能水平、夯实发展基础。

  最后,吴亚敏还介绍了下一步工作打算,她说:“云南省体育局已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先后多次与省教育厅就做好省级青少年U系列赛事竞赛改革工作进行对接,破除部门壁垒,在体育部门组织的比赛中,对参赛运动员资格,除了体育系统以户籍注册外,纳入教育部门以学籍注册的认可;同时完成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和云南省学生运动会的合并工作。下一步,将牢牢把握好当前体教融合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体教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徐州:强化体教融合 推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迈上新起点

  2005年起,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连续四轮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6年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基地”;2017年被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先后培养出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工作者。江苏省徐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吴南宁说:“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关键所在,更是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根基。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作为徐州市体教融合的样板示范单位,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不断强化‘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完善系统化、科学化、数字化管理体系,优化健康、积极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步入高效快速发展轨道。”

  历经多年的实践与思考,体育运动学校以“五个一”工程为导向,构建体教融合新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夺标为宗旨,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制定了以高定位、高标准带动学校向体育和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打造全国一流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了集训练、教学、保障、科医、管理五大资源融会贯通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的实训基地,市体校先后与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徐州新元中学、徐州求是小学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和人才输送协议,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享、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结合实际,积极借鉴、吸纳、融合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校本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有效深化了学校办学理念、加速了规范管理进程、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

  如何在有限资源和激烈竞争面前谋求更大的发展,是体育运动学校近年来研究的主要课题。吴南宁说,随着体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改革僵化的闭门办学传统,拓展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力量聚力共赢势在必行。在保证体育运动学校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思维,拓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空间,特别是在体教融合方面寻求突破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吴南宁介绍,三年前体育运动学校便开始尝试探索体育系统与学校和社会力量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模式,旨在充分整合社会场馆资源、体育系统优秀教练员资源与普通中小学学生资源,将专业训练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将体育教育与社会力量相连接。通过青少年培训的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了学校训练经费相对不足、训练空间和条件有限等制约瓶颈,形成了以我为主、学校体育、社会俱乐部三足鼎立、良性竞争与多维合作的良好互动模式,实现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聚力共赢、和谐共生的发展态势。

  吴南宁认为体育运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体育特长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未来,将通过创新思维和勇敢实践,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路径。(配图为资料图 转自上海体育微信公众号 福建省自行车运动协会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微信公众号 云南网 徐州体育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