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寻找伤病残体育人 高敏讲述幕后故事

2017年01月14日14:19 新浪体育 微博
活动现场

  两天前,一则由“北京市冠军体育人公益基金”发起的“寻找伤病残体育人”活动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接受新浪体育专访时,作为发起人之一和基金会冠军运动员委员会主任,跳水传奇名将高敏介绍起了活动幕后的故事。

  “每一名专业运动员很小就开始投入艰苦训练,他们付出了异于常人的辛苦和努力,但最终能登上领奖台的只有少数。那些无缘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运动员,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并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有很多人在退役后都承受着训练留下的伤痛折磨,这些伤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再就业,甚至生活质量。退役后,我们也会有各种伤病,但至少现在的我们生活无忧,试想一下他们会不会更难呢?”这样设身处地的思考,正是冠军们发起成立“北京市冠军体育人公益基金会”的初衷。

  去年年底,基金会得到北京市民政局的正式批准,高敏被任命为冠军运动员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包括杨凌(射击)、高崚(羽毛球)、刘小光(围棋)、孙长亭(残奥)等四人,以及楼云(体操)、郑海霞(女篮)、仲满(击剑)等十余位委员。

  “寻找伤病残体育人”则是基金会发起的第一个活动,将联合百位冠军、企业家、爱心人士、微公益共同寻找——从事单项体育项目满3年以上;因伤、病、残不能正常工作,月收入低于3500元以下;因训练产生严重劳损伤,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活困难或自理困难的退役运动员。

  还记得筹备初期,高敏向朋友们广发英雄帖时,大家的热情和善心让她备受鼓舞:“我有把一些话说在前头,我们的每一次站台、每一次努力,目标是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而不是为我们自己。但只要我一打电话,大家都非常积极,这让我很感动。像是让大家转发微博,孙杨、潘晓婷、董力、王皓等他们都转了。”不仅如此,像黄磊、谭维维、谭晶、杨澜和不少企业家等知名人士也都积极响应,为退役运动员发声。

  两天以来,微博上#寻找伤病残体育人#话题的阅读量已达1899万,转发也超过了6万条,“昨天收到了十几通报名电话。”其实,上个月在深圳的成立仪式上,基金会便为10位运动员购买了治疗卡,今年他们可以去相关医疗机构做52次治疗;还针对年迈的低收入者,组织每个月到家送温暖;或是为残疾运动员聘请护工。

  “我们会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帮助,跟残联也取得了联系,像是备战残奥会的运动员,只要符合标准的我们愿意予以帮助。未来还希望能推广全民健身。由于是刚刚成立,先从大家比较熟悉的事情做起。”高敏介绍道。

  同时,对于外界的一些担忧,她也考虑到了:“这些运动员,我们会不会今年资助,明年就不继续了?这也是大家很担心的,但也要看今年募集到的基金,毕竟我们不是国家机构,是民间机构,全都靠大家自愿(募捐)。能不能做成,能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扶贫协会、体育总局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目前筹集到了一些基金,不多,但至少能帮助一百人左右,其他费用方面我们可以多想办法,比如跟新浪微公益等发起众筹。”

  每次活动前,高敏还会跟大家一起朗诵这篇《致敬中国体育人》,她说自己的心声和其他委员们想说的话都在里面。

  (何霞)

  附:《致敬中国体育人》

  在中国体坛,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与我们携手前行的队友,但却无缘奥运会或世界大赛的舞台;

  他们是默默无闻的陪练,甚至需要付出比我们更多的汗水和泪水;

  他们是所有基层运动员,用整个青春追逐着奥林匹克之梦。

  在他们的运动生涯中,没有欢呼声、没有闪光灯,

  他们处于荣誉金字塔的底层,但他们却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基石。

  我们获得的每一枚金牌都凝聚着他们的拼搏,寄托着他们的梦想;

  他们身上的每一处伤病,都是一枚值得敬仰的荣誉勋章。

  他们就是数以万计你叫不出名字的运动员,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中国体育人。

  因此,在这里,我们以冠军的名义,

  致敬中国体育人!

标签: 高敏体育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