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愿“体育老师有事”永远成为历史

2016年09月10日17:10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新华社南京9月10日体育专电 题:愿“体育老师有事”永远成为历史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

  一年一度教师节,一片祝福和思念老师声中,有网友回忆当年上学时老师说过最多的话,“今天体育老师有事”俨然在榜。幸运的是,今后很多孩子恐怕不会再听到这条“金句”了,当全社会越来越明白体育对于孩子和教育的意义,当体育课也从传统思路中的“玩”变成了“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老师不会再莫名其妙地“有事”,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少年强则国强。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写就的《体育之研究》中说过:“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这篇发表于1917年的论文,将体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具有先进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虽然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轻视体育的现象一直存在,这也是“今天体育老师有事”植根的土壤——那时候的体育课,经常就会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而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忽视体育的一大直接结果,就是国民身体素质的整体下滑。而没有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一代人,又将会把这样的“习惯”从家庭教育中带给下一代。长此以往,小胖墩和豆芽菜开始成为孩子的“标签”,很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体质反而下降了呢。

  体育,既是强健体魄的方法,同样拥有健全人格的力量。体育可以带给孩子的,是拼搏精神、团队意识、坚强意志甚至社交能力……这所有的所有,都不是坐在教室里读书就能获得的。

  幸运的是,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教育部明确规定每周体育课时间,江苏也要求小学每天必须有一节体育课,一些中学也开始推进多项体育活动。无锡锡山高级中学推行“体育巅峰课程”,一个星期有两节体育课、两节体育活动课、一节体育拓展课,学生有足球、篮球、游泳、击剑等十多个项目可以选择参加,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个学校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没有下滑,体质也大幅提升,还掌握了一两项体育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有不少地区存在“体育老师有事”的情况,而在大力推进体育课程的地方,也存在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为孩子们开设足球、排球、游泳、柔道等多类体育校本课程,但学校只有6名体育老师,外聘教练和借助外力是他们的成功经验。但对更多学校来说,一方面要积极借助外力,另一方面增加体育师资应该成为长效机制。

  实际上,在体育课开展较好的学校里,体育老师真的“有事”,记者采访过的体育老师都有“连轴转”的感觉,但这种“有事”是为孩子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的“真忙”。当“体育老师很忙”替代“体育老师有事”成为一种常态,体育才能真正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民健康、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的目标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完)

文章关键词:体育老师体育课孩子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