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青少年飞镖锦标赛于6月10日正式落下帷幕。在全国各地1500余选手激烈角逐中,汉口学院飞镖队突出重围,一举拿下6个冠军,成为此次大赛夺冠最多的学校。颁奖台上,本是喜悦的时刻,飞镖队员们却红了眼眶。
(一)
“比赛前一天,我跟我妈说,太想拿一次冠军了。”
过了这个学期,就是梁惠敏接触飞镖的第三年了。这次拿到“女子科魁特”、“女子501”双料冠军。比起喜悦,更多的还是松了一口气,终于圆了一个冠军梦。

此次大赛前,梁惠敏还深受“结镖”的困扰。不论是去年的中国大学生飞镖联赛,还是全国青少年飞镖锦标赛(以下简称“国青赛”)她都是因为“结镖”的问题两度与冠军擦肩而过。看似“诅咒”般的“千年老二”让她出战此次大赛也倍感压力。
然而这一次,梁惠敏却表现出了对冠军前所未有的渴望。就像赛前主教练农然午老师所说的,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学习飞镖三年的漫漫长路,除了比赛技巧外学习到更多的就是恒心与毅力。如果这次放弃了,那么以后恐怕就真的无法面对了,这次就勇敢面对吧!
她说,其实她从未觉得自己运动细胞有多发达,只是因为遇见了“飞镖”,才开始喜欢上这项运动,才开始对一件事情有了坚持。
当她再次望向比赛场,紧绷的心瞬间被沉着冷静代替。即使不知结果如何,至少曾经努力过。
(二)
不要忘记,你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李牛牛说,他还是会时常想起刚迈进飞镖训练房的时候。

那时条件还不好,训练的地方还是一间简陋的阁楼,面积不大,能训练的器材也屈指可数。训练房里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雨天小阁楼漏水,在这样的条件下队员们熬过武汉的酷暑,冬天的严寒。几个队员凑在一起,拼凑成了一个规整的零。他们从零开始踏上了“飞镖”的征途。偶尔透过窗外,越过训练房雨迹斑驳的墙面,不知何时,飞镖赛场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身影。
从上场的紧张错乱到卫冕2017-2018年国青赛魁科特冠军,他靠的,从来不是傲人的天赋。李牛牛始终相信,勤能补拙,不是天才又何妨。
在从501减分赛转到专攻魁科特那段时间是他最矛盾、迷茫的时候。当时的他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在魁科特项目上能够取得成绩,只是觉得魁科特的比赛更讲究战术,与对手的博弈中感受到期中的乐趣。
在这世界众多不可思议的事中,一个明智的决定对于他的飞镖生涯来说是如此的绚丽。哪怕是日复一日让他重复同样的训练,也觉得来日可期。
(三)
所谓天赋,不过是汗水与爱

王敏绮作为汉口学院飞镖队年纪最小的队员,能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下女子乙组个人混合赛冠军、女子乙组魁科特亚军,对她的分管教练农祥廷老师来说是最大的一个惊喜。很多人都将她这次成功归为天赋。只有王敏绮自己知道,那不过是源于自己的汗水与对飞镖的热爱。她直言自己性子急躁,训练时老是无法静下心,因此成绩很不稳定。好在,有教练与其他老队员的悉心教导,她逐渐找到打镖的感觉和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次的冠军,王敏绮将其看做是努力的回报,日后的征途,她将戒骄戒躁,继续为了梦想前进。
(四)
喜欢的事情一定不要放弃,不放弃就绝对不会结束
有人说过,栽种梦想的人,都是风雨兼程一路强大的。抬手,掷镖,这样的动作,聂鹏可以每天反复做上四个小时,一定要投中一千个红心才肯罢休。在学习之余,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飞镖,而这,也最终让他站上了国青赛男子甲组501减分赛的冠军奖台。

聂鹏说,他至今都记得,平躺在学校花园石板上望着天空做决定的样子。入飞镖队三年,期间见过无数队友因为种种原因放弃飞镖,只是未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面临退却。那还是他第一次小组出线赛,满腔的信誓旦旦瞬间就被隐灭在对手的强大中。现实的残酷来得太快,他还来不及思考自己究竟适不适合继续坚持飞镖这项运动。
放弃吗?他问自己。
这个问题,聂鹏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思考。他发现,比起不甘,更多的还是不舍。不知何时,飞镖已逐渐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就如同电影《花滑女王》中的一场对白一样。当女主角娜佳历尽艰辛即将要拿到比赛入场卷却不幸重伤时,她崩溃不已。那时教练也要她振作。但娜佳还是承受不住痛苦嘶吼道:“难道要我用双手爬过去为你赢得比赛的冠军吗?”
但,越是泪水,越是成长,娜佳从未放弃。
对于运动员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与娜佳一般炙热的冠军梦想。然而,从赛场走向颁奖台这短短数米,却需要他们越过由无数日夜铺就而成荆棘路丛。
汉口学院飞镖队也是如此,颁奖台上,那奖杯在手的喜悦不仅是胜利的骄傲。更多的是,在那一刻他们终于克服了所有的艰难险阻,打败了曾经那个坎坷跌倒不愿爬起的自己,实现了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更多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