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我在世界杯赛小组赛中,首场0比2负于普里莫拉茨,晚上对蒋澎龙又以0比2告负。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从悉尼归来后我一直没有训练,到扬州后才练了三次,时间加起来还不足两个小时。
对我来说,大球与小球是完全不同的,大球打在球板上的时候,我手上一点感觉都没有。整个比赛过程中,我都处在一种无奈的状态中,无论接发球、进攻还是防守,我始终“踩不对点儿”。球速太慢,拉球时击球点总是不太对,球也就总是下网;平时应该发力的球现在也不敢出手,心里实在没准儿。防守比进攻还困难,对方来球的旋转和弧线都难以判断。现在我总结出两点体会,一是打大球动作要提前,也就是击球点要提前;二是力量要加大,因为球变软了,用小球时足以打死的球,现在打不死了。
打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还没更换海绵。我现在用的拍子是板软海绵硬,而打大球,应该是板硬一些而海绵软一点。在这点上,欧洲的选手就比较“占便宜”,因为他们使用的海绵一直都比较软,大球对他们的影响小一点。
对这次比赛,我没给自己加什么压力,也没法给自己压力,想要获胜不过是一厢情愿。在奥运会后状态低迷是很正常的,身体倒不很累,而是精神不能完全集中到比赛上。我很清楚在世界杯中我打的肯定是下风球,当然除非碰上了非洲、美洲、大洋洲那几个实力明显不行的选手。所以我参加世界杯的目的不是夺冠,而是感知大球同时观察主要对手对大球的适应情况。马琳和王励勤打得不错,对大球比我适应得多,我为他们高兴,也盼望着他们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孔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