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游泳 > 北京晚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为张健横渡渤海海峡操心的人们(附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08月13日19:46 北京晚报






  8月10日上午10时22分,当张健走上蓬莱东沙滩海岸的时候,望着近万名站在海水中欢呼的群众,船上所有伴随着张健一起度过这艰难的50小时22分的人们都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8月8日上午8时张健下海一位旅顺人激动地同时跳下海

  他说:“我要陪他游”  

  老铁山南岬角不足400平方米的平台上挤满了人,当张健按照当地渔民的习俗洒酒祭海,把最后一碗酒洒向大海的时候,人们簇拥着张健走到了出发台前。一声发令枪响,“扑嗵”、“扑嗵”两声,随着张健在正前方跳入海水中时,有一名年近中年的游泳爱好者身穿黑色三角游泳裤,在几乎没有一个人注意的情况下从岸边的礁石上也跃入了水中。这位泳姿非常业余的游泳爱好者一上来便全力冲刺,试图追上已经游远的张健。虽然他与张健的距离越拉越远,但他仍然锲而不舍,最后被组委会人员强行拉上岸。后来听组委会的有关人士介绍说,此人在几天前就曾给组委会写信,在信中提出自己租一条船,要陪着张健一起渡渤海海峡,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组委会婉言谢绝了。但是当天一大早,此人自己翻山越岭,爬过老铁山,来到出发平台,又在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张健身上时,自己在一边脱下了衣服。

  北京75岁的退休老工人李刚自费到旅顺来为张健送行,而后又自己买船票到蓬莱迎接他。李刚对记者说,回家后一定要办一个家庭摄影展,让全家人都能亲身感受到张健的这种精神。

  在张健训练过程当中,能量补给一直是大问题,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名叫萨拉·查林的女孩子在从网上看到这个消息后,主动给组委会发电子邮件,向张健推荐“能量棒”,并要把自己买的200支“能量棒”送给张健。这位曾在北京大学留学的女孩子在信中说:“我们美国人除了膜拜自己的信仰之外,很少会崇拜别人。但是,张健却不一样,他是在用现实的方式创造神话,这样的神话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尝试的。”

   海视卫星电话成了惟一的通讯工具

   记者在舰艇上打转  

  在海上,惟一的通讯工具就是海视卫星电话。一上船,两名记者马上支起了海视电话。由于海视电话要寻找定位卫星,而军舰又总是在移动,很难把卫星固定住,于是两人只好把全部家当都搬到了前甲板上,一名记者趴在甲板上调试电脑,而另一名记者则站在一个高台上,把卫星天线高高举过头顶,一举就是一个多小时。从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二人调试了5个多小时,但是由于他们所带的海视电话是专供地面定点使用的,最终也未能成功。

  在船上,记者们所想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把亲身感受到的东西全都呈现给读者。摄影记者程铁良刚上渔船没两分钟就晕得不行,在船上哇哇大吐,回来后脸色煞白,但是从数码相机的看片器中发现拍的效果不理想后,没过10分钟又下到渔船上,边吐边拍。赶上风稍微大一点,6米的小渔船就摇晃得十分厉害,有海上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船上要尽量看远处,这样才不容易晕船,但要拍照或摄像,只能通过取景框看近处的海面,那种晕的感觉就更厉害了。但是每一个记者为了能够拍到好的画面,为了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都踊跃要求到小船上去,有时组委会为了记者的安全不得不阻拦。在船上,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说的都是一样的话:张健在海水里那么艰苦,我们又算得了什么。

   这是我过的最苦也是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体育官员陪泳度过42岁  

  此次活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中心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派来业训部主任原家玮负责此事。当原家玮到达旅顺的当天,发现张健住在一个3人间中,马上把组委会的人叫来,要求和张健调换,让张健住在单人间以保证休息,自己却不顾头疼,住进了3人间。在军舰上,原家玮负责晚上的联络与安全。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原家玮便拿着对讲机,站在船舷边,每隔10分钟就要跟渔船上的看护人员通话,随时了解张健的情况,这一站又到天亮。8月9日,正好是原家玮42岁生日,为了保证集中全部精力,原家玮一上船便把手机关掉。而远在北京的妻子和孩子给他打了无数个电话,希望能跟他说上一句“生日快乐”都没能如愿。8月9日零时的时候,原家玮站在甲板上望着茫茫的大海说,这是我这辈子过得最苦但也是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为了保护张健的母亲

  团市委副书记摔在海里  

  此次张健渡海活动,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北京团市委把精兵强将都调到了旅顺。在从4日到8日的5天准备时间中,共开了近20次协调会。在护航的811扫雷舰上,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曾繁新在从位于3层的指挥室到地下室的会议室里上上下下跑了几十趟。当张健离目的地越来越近的时候,曾繁新又有些坐不住了,搭乘一艘海监船赶赴蓬莱,为张健组织欢迎仪式。当张健上岸后,失控的人群全向张健涌去,而此时站在海里的张健的母亲裹在人群中向前拥去,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曾繁新见状赶快挤到张健的母亲身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挡着人群,结果自己被撞倒在海水里,手也被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几天没合眼,曾繁新的嗓子已经全哑了,说不出半句话来,可很多协调工作还需要他去做,没办法,曾繁新自己恶治,用手狠掐自己的脖子,虽然话能说出来了,但脖子上留下两个深深的红印。

   半截的时候还真打过退堂鼓

   赶了一辈子海没这么累过

  此次一直在海上陪伴张健的两条渔船,是渔民们新买的。身高近1.9米、十分健壮的55岁渔民刘人枫说,小时候总听大人讲八仙过海的故事,可那是传说呀,我在海边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未听说过哪个人曾经敢想从辽东游到胶东去,简直不敢想象。

  从入水一开始,两条渔船始终要跟随着张健保持很低的速度,这样低速行驶对船的发动机有很大损害,但是两家渔民谁也没考虑过自己的经济损失。以前,当地的渔民驾驶这种长还不到6米的小船也从未走过这么远,顶多到达渤海海峡的中点,到晚上就已回家了。而要在海上过两个晚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情况,谁也说不清楚。两条船不仅随时跟着张健,而且还要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对张健造成人身伤害,于是6个渔民几乎时时刻刻瞪大了眼睛,同样是两天未睡。快到目的地时,像刘人枫这样肩扛300来斤没问题的铁打的汉子也有些盯不住了,当他看到岸上欢迎的人群,又看了一眼即将成功的张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两分钟后,刘人枫坐在船舱里睡着了。

  三位自愿陪渡渔民,二位是船老大,当张健游到1/3时他们曾因为太累不想跟了,但又一想能游到这份上的人不是一般人,一定要把他送过去。

  而当人们在为张健的成功举杯相庆的时候,难以解决的困难摆在了6位渔民的面前:由于台风,他们有可能一个星期无法回家。刘人枫说,我们在家的时候就知道这几天要来台风,但是不管有什么困难,就是再难,我们也要陪着张健游到底。张健的这种精神太让人感动了。

  张健上岸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照顾好船老大,他们太辛苦了。张健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协作精神的成功。(图片为张军摄)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新华社:张健 与大海拥抱! (2000/8/13 18:31)
张健坦言横渡途中难受得差点放弃 (2000/8/13 16:05)
平凡之中显伟大--张健特写 (2000/8/13 10:38)
811舰在张健横渡过程中功不可没 (2000/8/13 10:09)
团队的奇迹:张健横渡成功靠的是协作(附图) (2000/8/13 05:04)
张健横渡渤海海峡专题 
 新浪推荐
读新浪新闻 得手机大奖
新浪奥运专题网站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马明宇登陆意甲
沪深股市2000年中报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千年奥运 精彩珍藏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