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届LG杯,东道主韩国队借承办之利大做文章,在24个参赛名额中独揽11席,再除去台湾、欧洲、北美所占的3个席位,中、日棋手只能平分剩余的残羹冷炙,不惜成本以“人海战术”扫清外围,再出动精兵强将突击核心阵地,韩国人的如意算盘拨弄得可谓天衣无缝了。
在韩国军团中打头阵的“先遣师”多为国内崭露头角的新生代棋手,如陆镇硕、李世石、尹盛铉、李相勋等。既要夺冠又要借大赛锻炼新人,应邀的中、日高手从某种角度看类似“陪练”,韩国人一石二鸟颇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气度风范。
韩国新锐的冲击力是不可小觑的,拼掉中日个把高手也并非奢求,若时来运转杀出几匹黑马来协同李昌镐、曹熏铉们并肩作战则可视为意外的收获了。不过,这种“集团冲锋”战术的实战效果却令人不敢恭维,到目前为止韩国先锋潮起潮落,来去匆匆,喧嚣的滔滔声浪若划天而过的流星转瞬即逝,而中日棋手合筑的长堤则依然严丝合缝,未有一朝崩溃,灰飞烟灭之虞,第3届LG杯韩国锋将惨遭围歼的战史即为一例。事实上,韩国人的预期打算多少带有一厢情愿之嫌,起码在战术运用方面不得要领忽略了对手“反冲击”的巨大杀伤力。俞斌九段曾有言,目前尚战斗在一线的中年棋手早已将棋坛新秀放在足以匹敌的对等位置上了,在棋坛“新人类”发动改朝换代革命的同时,老将们也在为捍卫旧日的尊严与现实的实利酝酿反向冲击,而这种战线犬牙交错,厮杀酷烈反复的鏖斗则是旷日持久的,冲击者并非胜利者,韩国人笃信不移的“人海战术”在中日联军的密集火网前搞不好只能尸横遍野,徒增笑柄,最后解决问题的大概还是李昌镐这门威力无比的“克虏伯“巨炮。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海战术”具有极强的感染牵带性,气焰炽盛之际所向披靡,一旦状态萎软极易一泻千里,并随势撼动其战略“纵深阵地”。韩国先锋欲以中日高手为“陪练”,殊不知对手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斩落马前小卒权作“热身”,而李昌镐们则要承受连本带息的双倍冲击,如此一来,“人海战术”无异于以“群羊投馁虎”,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知往日屡战屡败的无情现实是否能予韩国人以当头的“棒喝警醒”?
韩国“人海战术”的频频失效也是对其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嘲讽,贪占席位谋求私利,实在是缺乏一种包容四海的宽阔胸怀,借实战战例可知,韩国人“撒大网”的“人海战术”往往沦入广种薄收的尴尬境地,新人行之未远便匆匆打道回府,老将常常左支右拦收拾不堪入目的“烂摊子”,韩方设想“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结果却适得其反累及自身,是睿智还是愚妄?不须评说已被昭然诠释。
兵不在多贵在精,一轰而上的冒进作为难说不是在掩饰内心的孱弱空虚,仅此而言,韩国的新秀尚待磨练,而继往开来的“四大天王”则身肩重担,依然任重而道远。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