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首页 | | | 滚动 | | | 要闻 | | | 图片 | | | 球迷俱乐部 | | | 体育沙龙 | | | 国内足坛 | | | 评论 | | | 国际足坛 | | | 综合 | | | 排协 | | | 篮球 | | | 风暴导航 | | |
![]()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中国体育报 > 新闻报道 |
![]()
|
如果没有得当的措施加以改进的话,当中国运动员们,不,应该说是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们在奥运会期间踏上 悉尼的土地时,他们将会遭遇到下列的麻烦: 成千上万的土著人在大街上示威游行,借助奥运会这一令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向一直将土著人的生存权置于 不顾的澳大利亚政府施压…… 在著名的邦迪海滩,绿色环保主义者聚集,抗议悉尼组委会不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以 牺牲这一澳大利亚最美丽的海滩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建起了2000年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场…… 在赛艇和皮划艇赛场, 到处杂草丛生…… 悉尼的火车和公共汽车的司机,因为没有得到奥运会特别补助,集体大罢工,使本来就很脆弱的悉尼市交通陷于 瘫痪…… 没有获得特许权而无法进入被称为奥运村的霍姆布什海湾地带采访的国际媒体联名将悉尼组委会告上法庭…… 手持纪念门票的观众在入场时,因为门口的自动检票机无法识别这一面积"超标"的门票而无法顺利进场…… 所有这一切都是澳大利亚和世界各地的媒体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反复向人们描述的一个又一个在2000年9月1 5日到来时,可能出现的令组委会难以应付的场面。 组委会的处境很微妙 对于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来说,奥运会的步伐越来越近,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事实上,自从悉尼获得了200 0年奥运会举办权后,组委会的确是麻烦不断。 开始组委会高级人事不稳定,坐组委会的人头把交椅的人头更换了4次,直到1998年现任主席奈特走马上任 之后,才真正步入正轨。不料,1998年年底引发的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申办丑闻,又在全球联动了一场对现代奥 林匹克运动的猜疑和责难,一些已经与组委会签约的赞助商掏腰包时不再象从前那么痛快,还有的干脆与组委会解除了合同, 致使组委会在经费上遭遇困难。 为此,组委会曾经在与国际奥委会在收入分成上讨价还价。国际奥委会最后不得不同意从组委会那儿少要700 万美元的利润。对此,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庞德曾经指责组委会是为了达到让国际奥委会少收钱而刻意在哭穷。因为资料已经显 示,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在电视转播和赞助收入上已经创了历届奥运会之最,其中,从市场计划中获得的收入已经突 破3亿澳元,早已完成了原定的2亿7百万澳元的计划,而组委会从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计划和电视转播权收入中获得了 18亿美元的份额。 当然,除了最重要的钱,组委会在门票上的风波也此起彼伏。组委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门票收入,瞒天过海地 将本来应该向澳大利亚老百姓公开出售的50张奥运会一级门票截留,想以高价卖给一些企业和富商。结果,事情败露,引起 民愤。组委会不得不重新将这批门票上市出售。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国内各种反对悉尼举办奥运会的势力也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活动更加频繁,态度更加激烈。 澳大利亚多个反对奥运会的团体联手组成了"奥林匹克影响联盟",该组织曾经在今年2月份国际奥委会在悉尼举行执委会期 间大肆活动,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澳大利亚政府"进行社会改革,改善土著人以及无家可归者的生活环境",联盟中的绿色 和平组织则指责悉尼组委会"没有信守环保诺言",该组织的新闻发言人米拉伊斯毫不留情地指出,悉尼当年靠打环保这张王 牌获得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可如今,组委会居然忘了当时的承诺,不仅许多环保的计划没有实施,而且还不顾环保组 织的反对,执意要在美丽的邦迪海滩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修建沙滩排球场。 而4月20日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举行的悉尼组委会最后一次工作汇报上,澳大利亚国际奥委会委员高斯 帕呼吁国际奥委会帮助协调解决土著激进分子最近的"宣言":由于澳政府对土著人的不人道,土著人将利用奥运会的机会, 举行抗议游行。 土著激进分子佩金森甚至威胁说,如果澳大利亚政府不重视他们的要求和抗议,他们将不排除在悉尼奥运会期间 制造流血事件。 都是媒体惹的祸? 4月20日刚刚在瑞士洛桑结束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上,2000年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向国际奥委会作了最 后一次筹备工作汇报,面对各种媒体大量的负面报道,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加拿大人庞德(见左图)几乎是第一次为悉尼组委会 打抱不平。 庞德说:"媒体,尤其是澳大利亚当地媒体大量毫不留情的批评,让人以为悉尼组委会目前问题一大堆是完全可 以理解的。事实上,我们正期待着悉尼奥运会办成一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组委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相当顺利,在对待问题 的处理上,比任何一届组委会都不逊色。" 庞德认为,由于澳大利亚人非常喜欢体育,媒体为了吸引读者,便在悉尼奥运会上大做文章。更何况,在悉尼, 现在有四家日报,彼此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增加报纸的发行量,各家都大肆炒作可以吊读者胃口的东西。 这席话多少有点道理。因为澳土著人对政府的不满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引发他们在奥运会前夕如此愤懑的情绪 的导火线,的确是澳当地媒体有关的报道。媒体公布了一份报告,称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政府强行将10万名土著人的孩子从 他们的父母身边带走,这些孩子被称为"偷走的一代"。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威胁不得不令人生畏。因为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无法忘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黑9月" 流血事件,也无法忘怀1996年月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爆炸案。 当然,许多问题在奥运会之前被炒得沸沸扬扬,到奥运会开幕时未必真的成为问题。1988年汉城奥运会赛前 人们担心朝鲜半岛问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人们又为巴市的少数民族可能制造的麻烦担忧,但是,事实却是汉城奥运 会很"平安",巴塞罗那奥运会则实现了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团圆"。 不过,无论怎样,对于组委会来说,对于任何可能的麻烦防范于未然,是万全之策。 相关报道:日本游泳协会公布参加悉尼奥运会选手名单 相关报道:国际女垒邀请赛今日在悉尼开赛 相关报道:悉尼奥运力争消除兴奋剂检测舞弊行为 相关报道:悉尼奥运会组委会为国际媒体稍做松绑 相关报道:俄罗斯排球瞄准悉尼奖牌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中国体育报 > 新闻报道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