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 滚动 | | | 图片 | | | 球迷俱乐部 | | | 体育沙龙 | | | 国内足坛 | | | 评论 | | | 国际足坛 | | | 综合 | | | 足协 | | | 排协 | | | 篮球 | | | 风暴导航 | |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体坛周报 > 新闻报道 |
|
尽管国际乒联自1926年成立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项运动,但本届世乒赛仍然未能实现国际 乒联大家庭的大团圆,在国际乒联的183个成员国中只有112个报名参赛,这显然有违国际乒联的初衷。 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极不平衡,亚欧两洲的水平与其他洲不可同日而语。乒乓球是中国“国球”自不必细 说。在欧洲,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德国联赛,吸引了大批欧亚高手,北欧的瑞典也是在男乒领域唯一能与我国相抗衡的国家。尽 管欧洲队已经开始在亚欧对抗中开始显露疲态,但亚欧对抗仍然是世界乒坛的主旋律。由于有一些前中国选手助阵,北美乒坛 勉强可以被看成是世界乒坛的“第二世界”。而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整体水平较低,在比赛中只能当“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 世界乒坛除了发展不平衡外,还普遍存在球员老化问题。除中国“组装线”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出球员外,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球员工厂”几乎停产。瑞典是举世公认的乒乓球强国,在男子项目中与中国斗智斗勇,是20年来国际乒坛的一 个最大的“卖点”。但是瑞典长期以来一直由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和卡尔松担任主力,其中34岁的老瓦共参加了9届世乒赛 。新老断档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是司空见惯,法国的盖亭、希拉,比利时的塞弗兄弟,德国的罗斯科普夫和菲茨内尔,韩国的 金泽洙等已纵横国际乒坛10余年。与这些面孔10年来在世界大赛反复出现相对应的是中国队的主力选手一直在换。 近年来,国际乒联为增加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修改有关规则、改变球的颜色和 球的大小,以及去年开始将世乒赛一分为二———将团体赛和单项赛分别在不同国家举行。但这些措施大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 果,比如这次将比赛一分为二,大大增加了各成员国的负担,球队需要两次备战,路费也增加了一倍;参加单项赛,一个成员 国最少可派一名队员,而团体赛至少要有三人参加,所以实力不强的罗马尼亚队出于经费的考虑放弃了团体赛。就连瑞典队也 只是派出了三名球员,该队教练称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瑞典乒协手头拮据。拥有塞弗兄弟的比利时队也险些“退出“ 本届世乒赛团体赛。原因是大小塞弗比较喜欢打个人赛,所以不愿为该国出战团体赛,大塞弗更是以手伤背伤为借口不想出赛 。最终,经过一周前的紧急会议,塞弗兄弟终于同意代表该国出征世乒赛。该队的中国籍教练王大勇表示:比利时男队已经陷 入青黄不接的窘境,没有塞弗兄弟肯定溃不成军。大塞弗状态好的话有能力为比利时夺两分,小塞弗得一分也很稳。幸好,他 们最终收回退出成命。其实,这也是世界乒坛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如果他们参加单项比赛,还可以依靠个人能力的充分 发挥赢得登顶的机会,而打团体赛,面对整体实力平均、个人能力极强的中国队,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机会。考虑到世界各国的 难处,国际乒联还是确定2001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46届世乒赛仍然沿袭传统赛制,表明第45届世乒赛不过是历史上 的唯一。 相关报道:世乒赛:中国男女队再传捷报 相关报道:世乒赛:团体阵容“改头换面”为哪般 相关报道:世乒赛:中国队向第三次大满贯进军 相关报道:世乒赛中国队首日过关(2) 相关报道:世乒赛:中国男女队首日3战3胜 相关报道:世乒赛:朝鲜女队含而不露 一个劲捧中国队 相关报道:四十五届世乒赛团体赛拉开战幕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乒乓球 > 体坛周报 > 新闻报道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