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金牌帮和双记分制 最贴近十运记者全解析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4:2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烽烟散尽,圣火熄灭,12天的奔波采访,让我们见证了十运会赛场内外方方面面的事情:运动员的拼搏,志愿者的热情,江苏人的奉献,组织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在十运会众多的口号中,“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让人印象最为深刻。32个大项,357面金牌,9922名男女选手,此起彼伏的激烈场面,都让十运会无愧于“体育的盛会”;尽管有关方面在十运会期间安排了大量活动力图突出全民健身的地位,但是这些活
因为首次承办全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江苏人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所有来宾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江苏的巨大变化。但是热情并不代表一切,因为缺少经验,这届全运会之后,江苏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总结…… 十运会是2008年前中国竞技体育实力的一次检阅,也是北京奥运会组织工作的一次提前演练,因此,对十运会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在十运会闭幕之后,本报前方报道组的四位记者宋澎(以下简称宋)、陈宗舜(以下简称陈)、刘颖余(以下简称刘)、许之丰(以下简称许)就十运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一次探讨性的对话。 话说东道主 热情的江苏人“年轻”的组织者 宋:一到南京我们便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有些事情很是让人感动。可是随着赛事的全面展开,各方面对于组织者的批评开始出现,有的还很尖锐。这样的结果据说让很多江苏人感到委屈。 刘:虽然东道主花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客观地讲,十运会的组织工作很难让人满意。 从一个记者的角度,十运会的新闻服务不太理想,大家反映最多的就是记者班车问题,组委会投入了不少车辆,但线路设计不合理,而且经常出现不守时的情况,记者为此怨声载道。这里,恐怕主要还是组织经验的问题。 此外,还有志愿者的服务问题,据说,组委会为十运会招聘了4万名志愿者。其实,人数不是问题,咱们中国人多,别说4万,10万都不在话下,但关键还是要精干。十运会的志愿者看起来没有经过培训,有些志愿者忙于追星,一问三不知,给记者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有些场馆的志愿者又过于热情,如游泳馆记者每天上下的扶梯旁,必有志愿者在那里鞠躬迎候,我以为此举大可不必。 十运会的组织工作对举办好2008年奥运会很有启示意义,我想这里主要还是要树立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如对记者,一切都是要围绕如何提供采访的方便,确保他们尽快发稿。对运动员,一切都要围绕确保他在比赛中发挥水平。中国人向来重视对官员的迎来送往,而容易忽视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接待工作。其实,运动员、教练员才是一项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主体。 陈:我采访过1979年的全运会,那时的比赛赛场相对集中,这次有点过于分散了,很多赛场距离主赛场南京数百公里。这种方式虽然也有优点,但影响了记者的采访报道,尤其是记者宣传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受到影响。 另外我还要说一下志愿者,少数志愿者在赛场内随便抽烟,占用记者工作室的电脑打游戏,有损东道主形象。2008年奥运会我们应该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要规范好他们的礼仪、行动。年龄也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不一定非要是在校大学生。 许:我曾经问过一个志愿者,他告诉我没有经过培训。许多志愿者给人感觉他们不是为记者服务的,而是来管理记者的。我觉得志愿者,应该立足于服务。 宋:在很多国内举办的体育赛事中确实流露出明显的官本位思想。本届全运会的很多工作之所以出现不如意的事情,主要是工作的方式带有过多的行政色彩,而服务的意识显得不够。政府行政人员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办全运会,肯定是不合适的。目前,北京奥组委中也吸收了大量的政府人员,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从全运会上总结经验,在每个环节上应该请专业人士把关。比如十运会记者的交通、赛场管理办法等相关事宜的制定,很可能是宣传部门的人想当然的结果。假如请一些有丰富国际大赛采访经验的记者参与,结果会不同。 作为首次承办全运会的江苏来讲,就像一个年轻的组织者。十运会的组织工作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评价———不缺少热情,但缺少经验。 话说金牌榜 全运会不应成为“钱运会” 刘:从十运会的金牌榜看,这个全运周期各省市的体育实力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来南京之前,我曾写了一篇文章,认为十运会上,“老三强”(广东、上海、辽宁)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新三强(山东、北京、江苏)将强劲崛起。事实也验证了我的判断。本届全运会,东道主江苏队的榜首位置从来没有动摇过,这倒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江苏本来就是体育强省之一,申办十运会成功后,江苏加大了体育的投入,包括增加运动队科研经费、运动员的后勤保障,还有招兵买马什么的。这些都收到了回报。当然江苏的强劲崛起也有一些东道主因素,但这种现象很正常,无论哪个大型综合运动会,东道主都会受到各方面的“照顾”,但这不会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认为江苏队的成绩好,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他们加大了对竞技体育的投入。 除了江苏,值得注意的还有山东,他们在十运会最终排名第四,由于解放军不参加各省市的排名,山东实际上排名第三,金牌数直追广东。山东是下届全运会的东道主,他们可能还会有更好的表现。 老三强中,辽宁掉到了老五,上海掉到了第7,只有广东还维持一定的强势。辽宁队的座次下降,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投入减少,人才流失严重,而上海虽然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七,但奖牌榜却名列第三,可以说,上海队金牌数减少有运动员发挥不佳的问题,整体实力仍然强大,而且这几年上海在举办有影响的国际大赛方面,步伐很大,同时还拥有刘翔和姚明两个国际级明星,它依然可称得上是体育强市。 宋:我赞成金牌数和投入成正比的说法。看到十运会最终的金牌榜,任何人都会得出,“没钱就不可能在全运会上风光”的结论。在奖牌榜上排在前十位的代表团,除解放军、黑龙江外,其它八个省市均是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江苏省为参加十运会,据说仅训练经费就投入了1.7个亿。过去被称为“辽老大”的体育大省辽宁,十运会上金牌大幅减少,很大程度也是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全运会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比经济实力的“钱运会”。对此不少人也表示出了担忧,因为长此以往,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体育的积极性就会减弱。因此,全运会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有必要考虑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参加全运会的乐趣,也就是说,要像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一样,限制强者,扶助弱者,扩大金牌分布范围,保持全运会的吸引力。 话说双记分制 完善赛制关乎赛风 宋:看全运会奖牌榜好像一目了然,但要想算清各代表团的奖牌来历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本届全运会号称只设357个小项(金牌),但如果把金牌榜上各代表团的金牌全加在一起就会出来482块金牌。这一现象是由全运会的记分办法造成的。奥运会加分大家都赞成,但是“双记分”却带来了一些麻烦和争议。 刘:全运会的“双记分”制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主要适用于解放军交流选手和部分西部交流选手。我想这个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实行市场经济之后,解放军选手已经没有过去选拔人才的优势,实行全运会上的双记分制有利于鼓励地方向解放军输送优秀选手,毕竟部队体育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部分。至于西部交流选手,也是为了均衡各地的体育实力,对于鼓励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竞技体育有很重要的意义。 双记分制之所以引起争议,主要是十运会上出现了交流双方在比赛中违背体育公平竞赛精神,故意让出金牌的事情。这次体育总局对孙福明大开杀戒,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也暴露了双记分制在实施过程中的漏洞。仅仅处罚一个孙福明是不够的,有关决策者下一步还要在制度设计上下更大的功夫。 陈:竞赛体制保证竞赛公平,要想使比赛公平,必须有好的制度。 话说同行 媒体大练兵客观理智应先行 刘:这次采访十运会的国内记者达到了空前的5000名,大家也是借此机会为2008年奥运会练兵,其中有许多是非体育记者。我很不愿意去评论我的同行,但有些同行的做法确实让我有些看不惯,许多地方的记者不顾事实,感情用事,动不动就拿裁判说事,拿东道主说事,在报纸上借题发挥,互相指责甚至谩骂,这放大了十运会的负面效应。 此外,许多记者太缺乏体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刘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些媒体向刘翔提一些八卦花边问题,一些媒体把和比赛无关的事情强加于刘翔身上,这些我认为,都不太适合发生在那样的场合,也干扰了其他记者的正常采访。 可以想象2008年奥运会,中国记者将会大量出现在奥运会赛场边,如果那时我们的记者在抢到一个难得的提问机会后,问出的却是“请你给家乡人民讲两句话”,就太有损中国记者形象了。 陈:我对一些同行有些意见,他们在采访运动员时,动不动就是:“你最想说什么?”“你是不是很激动”之类的套话。我觉得,记者要对读者、观众负责,要有针对性、预见性地提问题。这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是对读者、观众负责。 宋:说到同行,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体育记者是最能吃苦、最敬业的群体之一。他们工作负荷之大、节奏之快、时间之长,恐怕只有战地记者能够超过他们。但是国内体育报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客观和理智。 失实和过于情绪化在过去几年中给体育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国内体育新闻的通病。由于牵扯到利益和责任,全运会上的纠纷好像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少事件原本属于无理搅三分。出于本地区利益的考虑和不正当新闻理念的怂恿,一些记者在听到教练或运动员的一面之词后,便用“血淋林”的标题抢发文章,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本届全运会上大量的负面报道,或多或少带有片面、情绪化的因素。 由于前几年足球报道在体育报道中的比重过大,体育记者中跑过足球的人比例很大,所以,我们现在的整个体育记者圈内“足记”的味道很重,浅薄、浮躁、喜欢哗众取宠、自命不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本月20日女足半决赛赛场,裁判结束哨刚响,某电视台的记者便走进场内开始了“现场报道”,这在国际比赛中是绝对不容许的,当一名赛区官员过来制止时,三名年轻的记者几乎将该官员臭揍一顿,理由是“破坏了我们要拍的镜头”,在这之后的10多分钟里,年轻记者充满底气的谩骂响彻体育场上空。 体育赛事是最先国际化的活动,体育记者也成为和国外同行接触最多的职业,但是我们不少单位似乎没有意识到体育记者对本单位、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许:我在十运会上对于同行印象最深的是高科技带来的高效率。现在的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先进通讯手段的实验场、展示会。本届全运会无线传输技术已经普遍使用。开幕式那天晚上,大部分摄影记者都实现了现场发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效率明显提高。当那些还在使用有线技术被后方编辑催促发稿的记者回到住地手忙脚乱地整理照片时,那些拥有先进设备的记者已经洗完澡出去吃饭了。 话说2008 竞技尚还可以观众也需培训 宋:全运会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为奥运会发现、培养人才,本届全运会还有一个为北京奥运会组织工作练兵的任务。通过十运会,我越来越认为,2008年奥运会中国要想取得竞技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确任务艰巨。特别是后者。这一点从北京到中央都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不管什么比赛,主办地交通设施和比赛场馆无论如何修建、装饰,但代表当地文明程度的还是人的素质。在十运会前,南京大兴土木搞了很多市政建设,城市的确漂亮了很多,但当行人过马路时视交通信号灯为无物,上下地铁、公共汽车乱挤、抢座,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比比皆是时,再漂亮的城市建筑又能怎样?一个城市必须要抓公共道德建设。 刘:十运会的观众总的来说,没有我想象得多,但确实很热情。可有时热情得过度了,我不止一次去过网球场,我感觉十运会上的网球裁判是世界上最累的裁判,他得不停地提醒观众,保持安静,甚至提醒某个看台的观众不要打闹,恳请某个观众把他正在哭闹的孩子抱出场外。在刘翔决赛的那天晚上,我看到了我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我身旁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踩在了体育场崭新的椅子上,一位热心观众对此痛心疾首,认为南京市民的素质太差了。也许他说得有些过了,但一个不会爱惜这么漂亮的体育场的市民,其素质是很难说有多高的。 2008年奥运会规模远比全运会要大得多,北京市民届时将面临空前的素质大检阅。北京方面一直对观众文明观赛抓得很紧,希望届时我们交出的是一份不错的答卷。 许:在南京我发现,与并不算内行的北京观众相比,南京人欣赏体育比赛的水平更需要提高。十运会很多比赛,观众很多但更像是去凑热闹的,包括加油的技巧、遵守体育场内的基本规矩都很难做到。从这一点我认为,北京有必要在2008年之前,对市民进行观赛培训。 陈:这次东道主在女排比赛的休息时间内,安排了少儿武术、舞狮等表演项目。我看很好。2008年奥运会要尽量办出中国特色,没有必要都像NBA那样清一色的美女拉拉队。像武术、舞狮这样的串场表演,既热烈,又有中国特色,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刘:从十运会的竞技成绩看,总的趋势是,一些强势项目维持了强势,一些弱势项目取得了突破。比较突出的是游泳,共有两人3次超3项亚洲纪录、7人1队10次刷新8项全国纪录。十运会女子游泳,200米自由泳前两名的成绩,均超过了奥运会冠军的水平;100米自由泳前两名,均超过奥运亚军的成绩;另有5项的成绩可在雅典夺得奖牌。十运会男子项目,有6项冠军成绩可进入雅典奥运会前八;其中5项能进前六,一项可夺银牌。 尽管十运会的竞技成绩还不错,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星并不是很多,许多赛场如举重,都是老将打天下,甚至出现全运会三连冠、四连冠。这对于这些老运动员固然是莫大的荣耀,但也反映了这个项目上的后继无人。 我印象较深的优秀年轻运动员有:连拿女子400米、800米自由泳金牌的15岁的天津选手杨洁俏,她的出现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女子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重新崛起的希望。皮划艇运动员刘海涛,他一个人就为解放军代表团拿下5块金牌,是本次全运会实际获得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此外,射击项目的于小凯、曹逸飞,跳水项目的袁培琳、沈川子,体操赛场的东道主小将吕博,游泳赛场上浙江的蔡力,辽宁的刘维佳、解放军的曲敬宇也很有潜力。他们很有可能是我们要寻找的08之星。 陈: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乒乓球小将丁宁、羽毛球女单冠军蒋燕皎,此外还有游泳项目的几个小将,希望他们成为2008年的希望之星。当然,他们还要磨练,我们要爱护培养他们,但不能拔苗助长。(本报南京10月2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