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全运会回顾:第一次出现赞助商 看台下盖五星级酒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2:55 竞报

  90年代 随着足球、篮球等项目开始职业化 全运会也逐步走向市场

  第一次出现了赞助商

  1993年之后“老将复出”成了关键词

  1993年之后,足球、篮球等项目开始职业化进程,传统优势项目则将奥运夺金视为工作重心,两部分的运动员都不再将全运冠军当成第一追求。对于全运会最为看重的,只剩下了地方体育部门,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还习惯于将全运成绩与体育官员的政绩挂钩。为了拿到更多的奖牌,各省市体育部门不惜动用奖金和人情的双重攻势,劝说老运动员复出参加全运会。李宁、高敏等老奥运冠军再一次披上战袍,为自己的家乡卖力。

  看台下面盖五星级酒店

  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而主体育场就设在

上海人的骄傲———八万人体育场。当时最大的创新就是将五星级酒店设在体育场的看台下面,这座五星级的大酒店住下了包括运动员、教练、新闻媒体等客人,大大方便了运动员的比赛和记者的采访。不过,当时的比赛有的在晚上11、12点钟结束,酒店保证不了他们的晚餐,体育场附近的一家小亭子似的小餐馆一时间成了大热门,凌晨1、2点钟以后,小餐馆还是门庭若市。餐馆老板也还打趣八运会让自己赚了一年的钱。而另一家稍远一些,环境不好的小面馆在比赛期间也是出现了爆棚现象。

  全运会第一次有了赞助商

  八运会时,已经开始了为国家减负的口号。当时,八运会是采取了冠名和拍卖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上海人在负责八运会主会场———八万人体育馆建设中,盘活资产滚动开发,建宾馆、建商场、建游乐场,待场馆建成之时,他们已回收了近3亿元。而制定产品、杯赛冠名权、各种广告等共为八运会的组委会筹集了60亿元人民币。没有向群众募集一分钱,却在社会中获得最大的影响,这是近八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和八运会的志愿者工作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样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在中国的大型活动中也尚属首次。这些志愿者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8岁。“用我们的爱心和技能,服务八运会;用我们的真诚和友爱,参与八运会!”这就是志愿者的心声与誓言。

  交通不便、通讯落后

  90年代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交通给比赛带来很大不便。各个体育场馆和酒店之间距离较长,并且体育场馆相对分散,给参赛运动员带来很大不便。对于记者来说,当时数码技术还不普及,用得最多得还是胶片,只能到附近的电信大楼发传真照片。

十运会的通讯技术大大提高,宽带的使用也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大便利。

  文/本报实习记者 崔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