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天津跳高王扬威柏林奥运会 遗憾之手打落奥运金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8:09 城市快报
天津跳高王扬威柏林奥运会遗憾之手打落奥运金牌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每每翻看日历的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回忆“历史上的今天”,当岁月的峥嵘抹去了曾经遗落的梦想,我们记起1936年柏林的那场奥运会时,还会不会保持一份从容与超脱。毕竟遗憾已经过去了,而如今的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飒爽英姿,没有谁再敢嘲笑我们落后的过去。无论如何,记住这个第一次,虽然遗憾但是完美,因为我们尽心了,也尽力了。幸好以后的日子还长,且行且珍惜……

  记者王志辉 翻拍杜建雄

  城市快报

  津门汇演热 积极备战忙

  当一个人的心中装满了理想的时候,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动力十足,当一个民族的心中装满同一个理想的时候,奋斗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在遥远的上世纪30年代,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以最大努力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积极备战奥运会。

  为了能派出较高水准的代表队,全国体协于1935年7月至8月在山东大学举办暑期训练会,进行男子田径、篮球两个项目的训练。同时筹措了20多万元的资金,支撑了旧中国最为庞大的由马约翰担任总领队的一支体育代表团去参加柏林奥运会。而在转年的5月份,一场奥运会的预演在天津拉开了帷幕。由于中国奥运选手的到来,津城又一次掀起关注奥运会的高潮,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大公报》还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奥运会的专辑。

  1936年5月27日下午,天津的河北省体育场(现北站体育场)门前车水马龙,“世运田径训练班与天津万国选手表演”(当时中国把奥运会称为“世运会”)的横幅赫然醒目,一年的训练选拔让即将走上奥运赛场的健儿们在这里举行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次较量。2000多名天津观众观看了比赛,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似乎传到了柏林,三项全国纪录的刷新让这次热身给中国人民吃了颗定心丸。

  除了中国奥运选手外,参加这次比赛的还有“飞人”李爱锐组织的各国选手。据《大公报》记载,这次友谊赛共分为100米、800米、1500米、跳远、铅球、铁饼等13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是中国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从下午4点开始到6点30分结束,总共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比赛从一开始就捷报频传:华北纪录、全国运动会纪录、远东运动会纪录等重大赛事纪录一个个地被选手们刷新。最先打破纪录的项目是铅球,中国选手刘福润以12.5米的成绩打破了远东运动会的纪录;当裁判员宣布郭法的铁饼最远距离为41.07米时,这个项目新的全国纪录也随之产生;王士林在跳远比赛中以7.03米打破了6.912米的全国纪录。

  中外68名选手在津门预演了柏林奥运会,激烈的比赛场面令到场的观众大饱眼福。晚上8点,天津有关部门还在国民饭店招待了中国奥运选手,转天上午,中国奥运选手离开天津到上海做最后的备战。

  镜头里的中国队

  中国运动员经历种种困难后,出现在德国首都柏林。在当时各国记者和运动员拍摄的“奥林匹亚”中,中国代表队的画面留到了今天。

  当中国代表团抵达柏林时,挤满了欢迎的华侨和闻讯而来围观的西方人。他们的目光失望而归,女人的脚步健壮有力,男人的表情神采奕奕,没有裹足、没有鞭子,外国人的嘲笑像失去目标的箭,无奈地滑了。中国人在德国首都柏林当着世界人民的面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摘下。

  1936年8月1日,第11届柏林奥运会正式开幕。8月3日天津《大公报》对这届运动会的开幕式进行了报道:“时至开幕时,场内及附近各街,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总数不下25万人……”

  中国奥运史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郑志林说:“8月2日,奥运会开幕第二天上午10点30分,男子百米预赛即将拉开帷幕。整个比赛共分为12组,每组取前两名进入决赛。中国选手程金冠在第八组,刘长春在第十一组。对于刘长春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程金冠似乎从没被人提起过。其实,他早在当年就素有‘短跑怪杰’、‘南程北刘’的誉称。与刘长春一起,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短跑名将。”

  据他介绍,程金冠个子不高,只有1.65米,但他双腿矫健,擅长短跑,在奥运会选拔赛中,以58.3秒的成绩获得400米跨栏冠军。

  “他上世纪30年代就读于东吴大学(即今苏州大学)经济系,曾于1930年、1934年两次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中,他参加了100米、200米短跑和4×100米接力赛三个项目的角逐。”郑志林说,“不过,这两名国内优秀选手在这届奥运会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对于中国选手在这次比赛中的成绩,天津《大公报》报道说:“程金冠虽奋勇力拼,仍落后六公尺,得第四名。刘长春发脚颇快,跑至三十公尺时列第二名,后以体力不支,差六公尺卒落选。”

  众望所归压力大

  跳高大王失荆州

  短跑赛场上,中国短跑名将刘长春、程金冠等人的败阵,给后来的跳高比赛压上了更重的砝码。号称跳高王的天津籍选手吴必显在场地边镇定地做着准备活动。看台上一阵阵呐喊声震耳欲聋,“吴必显,加油!”他向观众招手,而后开始了第一次起跳。那时候跳高比赛的起跳高度是1.70米,吴必显以“海阔凭鱼跃”的矫健轻轻松松跳了过去。

  从1.70米到1.80米,吴必显都轻而易举地征服了眼前的横杆。1.85米,距离吴必显的最好成绩1.88米还差一点,但是由于在他之前的许多选手都没能跳过这个高度,到场的中国队员为吴必显捏了一把汗。助跑开始了,只见他单腿发力,身子腾空,腿已经跃过了横竿,身子迅速翻转,整个身体正在下滑……就在人们以为他已经顺利地完成了这一跳时,吴必显的一只胳膊却碰到了横竿上,横竿晃动着,不情愿地滑落了。这一刹那,中国代表团的方阵中鸦雀无声,突如其来的一切让他们手足无措。

  虽败犹荣的遗憾

  名记史册的英雄

  其实最不能相信事实的人是吴必显自己,从小就酷爱体育运动的他读书期间就显示出了在跳高方面特有的天分。1931年,华北运动会在天津举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吴必显轻松越过1.75米的高度,一举夺得亚军,国内的体育同行迅速将目光聚集在这个翩翩少年的身上;1932年,在河南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吴必显超越了1.80米的高度,成为当年运动会跳高项目的冠军;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上,他轻松跃过1.82米的高度,成为当时国内无可争议的跳高纪录保持者。吴必显创造最好成绩是在1934年,当时的远东运动会跳高项目是他与另一名跳高好手王士林共同参加。日本和其他国家的选手成绩有三四位都在1.90米以上,因此赛前人们并不看好吴必显,可是比赛当天,一个日本选手未能跃过1.88米的高度,这给吴必显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在竞争第三名时败下阵来,但也为当时的中国体育代表队赢得了宝贵的一分。

  一幕幕往事让吴必显更加懊悔今天的失误,曾经因为手触竿滑落的事情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没想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中国,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

  这位国内最高纪录保持者以其特有的风范接受了这一现实,他操着一口浓厚的天津方言埋怨着自己,责怪自己最后一跳的不慎。虽然在柏林奥运会赛场上失利了,但作为天津第一位参加奥运会比赛的选手,他的名字仍然载入了津门的奥运史册。

  真正实力尚有差距

  国人体格就是国力

  浙江大学奥运史研究专家赵善性老师说:“差距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消除差距自然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从1936年7月23日,经过近1个月的水陆旅行,中国体育代表团才抵达柏林,而当时在简陋的条件下,代表团对于运动员的生活条件注意不够。从6月26日坐船从上海出发到

意大利,再转坐火车,不少运动员晕船、晕车,吐了二十多天,而时间紧迫,到了柏林只休息了一个星期就上场比赛。所以最终除了符保卢的撑竿跳高获得参加复赛的资格外,其余的中国运动员在预赛里全部被淘汰了。客观原因是一方面,而事实上我们的确比别人差了很多。那个时候我们最优秀的体育成绩在国际上根本不值一提,我们的祖国正在生存与死亡的斗争中饱受煎熬,我们害怕别人问起政治上的动荡,我们的运动员在赛场上还挂念着家中亲人的安危。这一切的一切,都注定了中国代表团这次的奥运之行,只是一个看客,一个匆匆的看客。”

  在第一天的田径比赛中,所有中国选手都名落孙山。对于比赛结果,国内评论说:“因体格悬殊,以致相形见绌,但大批人数参加,亦足以改变国际之视听。”

  代表团回国后,团长王正廷总结说:“此次参加世运后,强弱悬殊,尚可使国人从而知奋勉,有所努力……此次参加世运之所以失败,其最大原因,由于体力不足,此点甚望教育当局,予以注意,国民体格与民族前途,深俱利赖。”

  尽管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中国派出大型代表团仍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它代表着中国已经建立“体力即国力”的思想,并努力付诸实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6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