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届世乒赛,国际乒联有关改革的会议都会成为世乒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国际乒联又开会了,并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发球受限制,每局比分改成11分,乒乓球再变大等等。国际乒联费尽心思的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压制中国队的优势,让比赛更具悬念,吸引更多的观众。
其实国际乒联一系列的改革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中国队的 优势之所以会这么明显,主要是训练体制所决定的。
记者采访过几位外国选手,他们都非常羡慕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条件。据了解,萨姆索诺夫从小打球是没有教练的,等自己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后,再花钱请教练,自费参加一些比赛,相比之下,中国的训练培养人材系统是最完善的,自下而上,全部由国家承担费用。
记者曾采访过克罗地亚队教练,他向记者介绍:“在克罗地亚,运动员成年前,都是业余的,基本以学业为重。到了16岁时,队员会面临一种选择,参加俱乐部打职业和从此不打乒乓球。而参加俱乐部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在欧洲小有名气。打业余能打出名的比较少。所以往往很多好苗子就此选择了放弃。除非非常有天斌的好队员才能打出来。像普里莫拉茨就是一名很有天斌的运动员,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出一名好运动员很难,但一出名便可以打很多年。”
再看看中国小运动员,十二岁如果还没进省队打专业,就意味着即将被“废掉”,当欧洲选手刚刚踏入职业时,我国选手早就参加世界比赛了。
所以,要想扼制中国,并不能只从器材和规则上来改变,还是要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如何改变和完善欧洲各国的训练体制?如何多向他们输送一些乒乓人材,让欧洲选手从本质上得到提高,从而缩小和中国队的差距。而不是靠拆西墙,补东墙这样,想到哪儿,就制定一次规则。因为所有规则对大家都是一样,球变大了,是扼制了刘国梁,但同时瓦尔德内尔等人不也被扼制住了吗?限制发球是为了减弱中国队员的发球威力,最后瓦尔也不是提出,限制发球就退役吗?所以要改变目前局面一定要标本兼治。宇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