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棒球场上,三振是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投手投出的球让击球手三击不中,使其直接出局。投手凭一己之力,就把对手在打击区直接消灭掉,让对方完全没有机会得分,因此“三振王”就成为授予投手的一项至高荣誉。
三振在比赛统计中记为“K”。但是,你知道为什么把“三振”简称为“K”吗?对此问题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五花八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答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名 嘴提供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棒球决赛由这位常解说意甲的名嘴主播。在转播比赛过程中,他说投手三振对方击球手就像出了三张老K,把对手直接杀出局。这段解说让我足足笑了半个月,这位先生大概是打牌打得太多了(幸好没有叫“3Q”的统计数字,否则连“三个皮蛋”也出来了)。其他有关“K”的解释没有这位先生的这么搞笑,但也非常有趣,下面一一道来:
1、最直接也最望文生义的说法是:“K”即英文单词“strike”里面的那个“K”
2、因为“S”已经被“牺牲打”作为统计缩写,所以“三振”只好用“K”了。实际上,“牺牲打”是较晚才出现的战术,所以“S”是不会被它抢占的,这一说法不大可信。
3、早期的计分系统决定使用字母来统计球场上的各种技战术,这套缩写系统以字母“A”开始按字母表顺序往下排,碰巧“K”对应“三振”。这一说法也比较可疑,因为别的统计数据都是以单词首字母作简称的。
4、缩写“K”和亨利·查得维克有关。查得维克是第一个报道棒球比赛的记者。当时他一直为找到一种能简短、统一、清晰、准确地反映比赛状况的方法而苦恼。后来查得维克找到了一个办法——用字母来代指各种技战术。当时他需要一个字母来代表“三振”。最后他选了字母“K”,因为“K”的读音较重,而且也没有别的棒球术语能用“K”,所以从此以后“K”就代表“三振”。
5、“K”是拉丁语里的“三振”的首字母。
6 、20世纪初,《纽约世界报》举行了一个公开征集“三振”缩写的活动,结果读者们选中了“K”。
7、用“K”作“三振”的缩写是为了纪念马特·凯洛伊。凯洛伊是棒球史上单季投出最多三振的投手,他在1886年赛季投出了513个三振。
8、以下这个解释和央视解说的“三个老K”有一拼。这是那位记者查得维克先生的传奇故事,查得维克在乔治亚州旅行时,喝了一个朋友家私酿的烈酒后做了一个梦,恍惚中,查得维克看到了在遥远的未来进行的一场棒球比赛。比赛到了第九局,投手丘上出现了一个紧张兮兮又斗鸡眼的左手投手——他是专门来在最后一局把对手杀出局的,这个左投手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投出极快的球,将对方多个击球手三振出局。
查得维克突然看见在记分板上,在这个专门三振对方的投手的名字(他记得是迈克·雷明格)旁边,出现了“KKK”的字样。于是,酒醒之后,查得维克便在他的棒球报道里用“KKK”记录三振。
这个故事实在太玄乎,一定是某球迷或某记者瞎编出来的,不过也不失为一个极富娱乐性的解释。
实际上,关于“三振”为何等于“K”这样的问题,恐怕是永远不会有一个公认、权威的正确答案了,但也正是诸如此类的有趣问题,才让棒球运动更具魅力。
棒球场上几个常用缩写:
“S”:“击”(Strike)。对于投手,也是“好球”的意思。
“O”:出局(Out)。攻击方三人出局即攻守互换。
“B”:“坏球”(Ball)。投手没有投入“好球区”的球。
“ AB”:“击球次数”(At Bat)。击球手在一场比赛里上场击球的次数。
“H”:“安打”(Hit)。击球手打出能让自己或同伴安全上垒的球,叫“安打”。
“HR”:“全垒打”(Home Run,也叫本垒打)。击球手将球打到场外,轻松跑回本垒得分。
“RBI”:“打点”。击球手击出一球让队友返回本垒得分,有几个队友跑回本垒,则击球手本身就得到几个打点。RBI体现了棒球的团队精神。□小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