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的申奥大使,著名乒乓球选手邓亚萍在评估团开始工作的第二天赶到了北京。
邓亚萍说,迟到的主要原因是评估团的考察日程与自己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学业考试发生了冲突。她说:“评估团中许多人是我的老朋友,我之所以考完试就从英国赶回来,一方面是想看一看他们;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北京市民,我想向评估团表达自己对北京申奥的支持。”
邓亚萍最要好的朋友要数国奥会执委布勃卡,两人曾在国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一起共事,有过很多次的交流。在谈到北京申奥时,邓亚萍说:“北京奥申委在进行有关奥运村的主题陈述报告时,布勃卡提问最多,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他是全世界运动员的代表。作为惟一一位从运动员委员会进入执委会的运动员,布勃卡必须为运动员的利益负责。”
邓亚萍表示,她与布勃卡有一个共识: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应该越来越多地考虑到运动员的利益。邓亚萍说:“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主办城市能为运动员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比如说,体育场馆是否专业,吃、住、行如何解决等,这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我本人曾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对此深有感触。记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我们都曾经在住宿方面遇到过麻烦。在两届奥运会上,我住的地方都比较狭小拥挤。再比如交通问题,在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到场馆进行适应性训练时,司机曾走错了路,绕了好几圈才找到体育馆。假如比赛时发生这种问题,造成误点,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这两天,邓亚萍陪同评估团参观了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邓亚萍说:“中国人喜欢说眼见为实。我看到了北京为申奥所做出的努力,听到评估团成员对北京在城市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中大量使用高新技术发出的感叹。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北京已经发展到这样高水平。而且在参观过程中,每一个介绍人都能熟练使用英文回答评估团成员的问题,这太令人惊讶了。”
邓亚萍说:“不少国际奥委会委员都持以下观点:奥运会能否在北京主办最重要的是看它的能力和条件。现在看来,北京一点也不比其他几个申办城市差。”赵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