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阪4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俊璞 曹剑杰
自国际乒联决定改用40毫米大球以来,这种球会对运动员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乒乓球界和体育新闻界的热门话题。记者采访、综合有关专家的看法,并作了简要分析。
国际乒联科研委员会委员、中国乒乓球科研委员会成员张晓篷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大球速度减慢对运动员的影响不大,旋转减弱的影响大些;对弧圈球来说,打“前冲”影响小,打“高吊”影响大。他以刘国梁为例作了具体说明:大球对刘国梁的快攻没有什么影响,影响较大的是发球和小上旋球(中国队也曾称为“小弧圈”)。
早在几年前大球改革的试验阶段,中国乒协承担了实验任务,张晓篷就是这一课题的承担者。因此,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带队获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队原副总教练、中国代表团顾问张燮林对记者说,改用大球后球的运行轨迹变了,应当注重研究击球时的触球部位。他认为,用大球后速度快的还是快,旋转强的依然强,要想在赛场上获胜,还是要靠扎实的基本功、有效的技战术和良好的应变能力。
运动员的反映又如何?
现在的欧洲冠军、瑞典的卡尔松说:“大球与比赛结果没有直接关系。”欧洲“三虎”之一、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感觉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没有更多的变化。曾被誉为“直拍反胶第一人”的韩国头号主力金泽洙认为,打惯了(与小球)差不多。佩尔森也许可能点到了要害:主要是适应。
从这些运动员的反映看,用大球与以往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看谁能更好地适应大球。曾对大球感觉“很别扭”的王励勤,连夺职业巡回赛分站冠军,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一位。一度被认为受影响较大的孔令辉也说,对大球已经适应。
综上所述,无论是专家还是运动员,他们的看法可以说都有道理。由此作分析:使用大球与用小球在技术动作、球拍的性能、对体能的要求等方面肯定会有所区别,但是,不能笼统地说对某一种打法的运动员影响大,只能说会对某一项技术带来影响,如旋转发球、高吊弧圈球等。相对来说,技术受影响较多的运动员会有些吃亏,而技术受影响较少的运动员较为有利。还可以说,改用大球在一定的时间内对那些适应能力强的运动员有利,而适应慢的会吃些亏。总体而言,改用大球对运动员是公平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变,不离其宗。正如中国队总教练蔡振华说,使用大球“并不是说一下把乒乓球的规律打破了”。
至于使用大球是否增加了观赏性,比利时队主教练王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增加了一点儿,因为他的队员已感觉到回合比过去多了。他认为,随着运动员对大球越来越适应,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会更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