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马,征服未知的野性

驯马,征服未知的野性
2019年04月23日 10:19 新浪体育
驯马 驯马

  据日本媒体报道,马能根据人的表情和声音,读懂人的情绪。日本北海道大学动物心理学准教授泷本彩加等人组成团队,对东京大学和东京农业大学的马术部马厩内19匹马(平均年龄14岁)进行了调查。研究团队通过让马观察人类面部表情图片,并用扬声器播放呼唤马儿名字的声音来观察马的反应。

  根据严谨的实验,泷本指出:“马是能够与人构筑亲密关系的动物。”这样的实验说明马与人类之间的情感感知联系。正因为马可以感知人类的情感,所以自古以来人与马这种生物之间就建立起亲密的联系,“驯马”正是开启人马亲密联系的第一步。驯马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这项运动甚至衍生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

  1、南美牛仔驯马

  每年乌拉圭传统节日“克里奥尔周”是最吸引人的庆典。“克里奥尔”一词来自西班牙语,原指在拉丁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18世纪,大批西班牙人移民到乌拉圭和阿根廷,“克里奥尔”逐渐演变成了当地人或当地文化的代名词。

  正是因为“克里奥尔周”庆典上的驯马比赛,来自乌拉圭、阿根廷和巴西等国的驯马高手汇聚一堂,最终的获胜者会得到“最佳骑手”的称号。骑手们用尽全力试图驯服野马,摄影师们忙着拍下精彩的图片,各国的游客为了这个赛事蜂拥而至,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内蒙古驯马

  驯马是蒙古族的传统马术项目,驯马体现的是男子的勇气和胆识。在草原上,“精骑射、驯烈马”是优秀男子的标志。据《蒙鞑备录·马政》载: “其马初生一二年,即于草地苦骑而教之,却养三年而后再乘骑。”

  驯马自古就是一门绝技,在清朝时被称为“诈马”。骁勇善战的满人崇拜马上的勇士,因此清朝的诈马高手很受推崇,只有勇敢无双的骑手才能胜任。野马的性子彪悍,对于一般人来说,驯服这样的“生马”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自小生长于草原上的马更是难以驯服。小马驹断奶后,牧人一般会让它们自由生长,待两年后再开始调教。所以这样的马匹性格暴烈、不愿被驾驭。从未被骑过的生马更是见人就踢咬,无法近身。只有技术最娴熟的勇士才可以和这样的马匹打交道。

  驯马时,骑手手持木制的套马杆。这种驯马工具结实而有韧性,杆头系有皮绳,可以方便套住马的脖子。这样的工具也远比古代欧洲的驯马工具先进。比起柔软不好驾驭的套马绳,套马杆操控便利、设计巧妙,显示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驯马的时候,骑手手持套马杆,猛追奔逃的烈马。待用套马杆准确地将马套住之后,骑手紧握套马杆,在奔跑中接近生马。这时需要骑手把握时机,在恰当的时候果断地跳上马背。驯马进行到这里,已经进入最危险的步骤。因为生马性子暴烈,一旦被人骑乘,一定会暴跳如雷,但骑手不能放弃,定要随着马的姿势变换身法和骑乘方法来让马习惯自己,最终直到马匹被制服。驯马十分惊险,需要骑手有极大的勇气才可胜任。满蒙民族的人民把驯马作为衡量优秀骑手的尺度,直到现在演变为传统的表演项目。

  待驯服马匹之后,要在马长出四齿后给马去势,这种去势的马,在蒙古语中被称为“阿塔思”,翻译成汉语就是“骟马”的意思。去势后的马又经两到三年的放牧,再由人类调教。经历这一切步骤,“生马”的性情才会逐渐变温顺。草原民族的人们热爱马,牧人们对马的训练虽然严格,但是他们从不鞭打马匹,而是耐心地接近马、了解马,使之与人产生深厚的感情。一般被驯服的马匹既不咬人也不乱踢人,是人类可靠的伙伴。

  3、西班牙徒手驯马节

  每年 7 月初,西班牙的萨武塞多都会举办名为“拉帕达斯·贝斯塔斯”的徒手驯马节。节日一般持续三天,吸引大量的当地年轻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节日当天,人们会参加围捕野马活动,骑手们也会尽情展示骑术。

  一般节日开始的首日清晨,参加节日的人们会上山围野马。被围的野马会跑到事先设置好的露天围圈里,这些野马就是人们在节日里驯服的对象。围着野马的围圈内不设置任何武器或辅助工具,人们徒手驯服这些性格火爆、野性难驯的马,参加者可单人或与合作者一起将野马驯服。因为这项活动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会被马踢伤,因此最终的胜者是“勇气的化身”,他将在活动最后剪掉已被驯服的野马鬃毛,这一举动表示去掉野马的兽性。最终,由胜者给野马烙上印记,被驯服的马或被作为种马被送往当地村庄,或再度放逐山林。

 

 

  (新世纪体育报)

 

骑手套马杆野马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