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乒球尴尬是管理者无能 其改革比足球更迫切

2015年05月08日16:48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男单夺冠后马龙激情庆祝男单夺冠后马龙激情庆祝

  当马龙终于赢得个人第一个世乒赛单打金牌,他毫不迟疑地蹦上了乒乓球桌,就像一名经过反复训练的跳高运动员。等待他的是吐槽,吐槽内容几乎与张继科踢广告牌一样,无外乎违反礼仪、糟蹋公物,不尊重对手。

  值得玩味的是,张继科去年底因怒踹广告牌的狂野举动遭乒联罚款、被媒体批评,向来沉稳顾大局的队长马龙却一反常态重复了“藏獒”的错误。我怀疑这个介于出格和不出格之间的动作,是国乒内部设计好的,他们就是要打“擦边球”,显示一下“激情”,回击一下“金牌机器人”的嘲讽。

  当然,以上都是笔者的一己猜测,玻璃心的国乒别当真,别像怪郝建那样怪我咯!

  有“体坛马可波罗”之称的意大利《米兰体育报》记者博扎被提前劝退了,理由是他不是好记者,错爱乒乓球26年,未能提供足球等有用的稿件。而中国体记为了讨好读者,则把娱乐八卦当做世乒赛主要报道内容,比如张继科的“蛤蟆功”、比如许昕和韩国女球手的“在一起”,比如福原爱和王思聪不着边际的跨国绯闻。

  世乒赛过去了,但没有留下真正的乒乓球记忆。白岩松撰文《每一次辉煌也都像一次摧残》痛斥国乒垄断。其实,乒乓球运动的原罪不是国乒的无敌,而是我们无法将这项运动发扬光大,国乒的强势存在,本身就忤逆了体育产业化的国务院文件精神。

  历史上国乒靠兜售“国家荣誉感”赚吆喝,比如徐寅生12大板暴虐日本的星野,比如刘国正史诗般逆转韩国的金泽洙,比如蔡振华重振国乒抗击瑞典黄金一代。但当荣誉变得唾手可得,胜利变得理所当然,体现在收视率和关注度上,“国家荣誉感”的眼球经济就大大贬值了。

  之前,我在大公报呼吁《解散国乒才能拯救乒球运动》,就是要乒乓球停止继续扭曲,回到个人球类项目的本质上来,像网球、台球、高尔夫那样遵循规律发展,而不是与市场背道而驰。乒乓球国家队只应该在国际大赛团体赛期间短暂存在(类似网球的戴维斯杯、联合会杯),而绝大多数时候,乒球运动员要以个人名义参赛。

  有“乒乓粉”和“民粹狂”质问我,美国篮球队为什么不解散、巴西足球队为什么不解散?我要说的是,乒乓球和集体项目没有可比性。再者说,美国篮球队和巴西足球队,平时的确是解散的,而国乒却还在奇葩的长期存在着。

  我与白岩松观点并不一致,我没把乒乓球运动积弱难返归结于国乒孤独求败,而是归结于乒球管理者颟顸无能。如果能将乒球产业推进到NBA的一半水平,还需要担心别人不和你玩吗?海外球员自然甘之如饴的投入乒超之类的赛事。——所谓养狼,所谓混搭,都是违反市场规律的行政手段,国乒用任何方法都难以挽救乒乓球,除非国乒自行了断。

  一切以国乒、以奥运、以金牌为中心,造成了乒超等商业赛事被挤压,沦为鸡肋附庸,球员、观众、赞助商,三方都在敷衍了事。解散国乒这个机构,让球员流向市场,打得投入打得精彩的球员自然受欢迎,这就是乒乓球领域的“包干到户”!

  现有的国乒模式,投入不菲,影响甚微,国乒既得利益群体能得到与市场影响力严重不符的高报酬,这自然引发纳税人的不满。——国乒主力年收入动辄几百万,乃至超过一些足球国脚。国乒为数众多的官员、教练员、工作人员个个养得油光满面。蔡主席比谁都了解国乒德不配位的现状,但砸人饭碗如杀人父母,乒乓人自己革乒乓人的命,想必还没那个觉悟和胆量。

  乒乓球包干到户可以避免人才浪费,没有国乒名额限制的淘汰,没有国乒新老交替的淘汰,更没有国乒内部让球的淘汰,就像网球运动员一样,以取悦观众、赢得奖金、建立个人品牌值和美誉度为宗旨,彻底告别千人一面的集体圈养。

  古人云,锄一恶,长十善。——这个角度讲,旨在“去弊”的乒球改革比旨在“求新”的足球改革更迫切。

  (文章来源:香港大公网 杨华)

文章关键词: 乒球杨华国乒世乒赛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天津的哥钓鱼敲诈专车司机:不怕报警(图)
  • 体育詹姆斯30分骑士2-0老鹰 科比回应退役
  • 娱乐舒淇方斥改国籍报道失实 称除作品无所求
  • 财经不动产登记96%市县未启动:主因利益阻碍
  • 科技黑莓全球范围裁员:整合智能手机业务
  • 博客湖南卫视:对吴镇宇之子受伤的声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逼小学生喝尿班干部母亲:诬陷我孩子
  • 育儿四年级男生暴打女老师 小心暴力教育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