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南京城,“秋老虎”余威未至,青奥会的温度已然骤升。循着“青奥轴线”行至滨江沿岸,一幢幢灰白色楼宇聚合成村,与不远处的“南京眼”步行桥、“青奥双塔”遥相呼应。广场上,204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猎猎飘扬,翘首盼望“小主人”的到来。
这里就是南京青奥村。从8月12日正式开村算起,这座占地14万平方米的“世界村落”在未来19天里,将成为近6000人的“临时家园”。从肤色各异的运动员,到绰号“小青柠”的志愿者,每一张面孔写满青春的神采。
家的味道
衣食住行的便捷与贴心,让年轻人尽情享受难得的聚会
青奥村是什么味道?欢迎中心志愿者董润发说,这是家的味道。
清晨6点15分,俄罗斯代表团抵达青奥村。110人的规模,是12日当天134个进村代表团中的最大阵容。按照国际奥组委的要求,此次青奥村取消了欢迎仪式和升旗仪式,但一份特别的“见面礼”,瞬间拉近了中外小伙伴的距离。
“这个小玩意叫Yogger。大小如U盘,形状似手掌。只要在线注册激活,刷一刷就能记录你在青奥村的活动历程,还可以彼此交换个人信息。”在董润发看来,充满友谊的青奥村,才是真正的家。
由于青奥会要求运动员全程住村,初来乍到的各国年轻人,很快就从客人变成了主人。6幢比邻而居的运动员公寓,到处是攀谈结交的身影。青奥村衣食住行的便捷与贴心,让他们尽情享受这场难得的聚会。
园区负责人介绍,“青奥村赛时共提供住房1274套,大到房型设计,小到家居摆设,都力求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运动员餐厅,不出村就能吃到近600种各国美食,满足不同国家运动员的口味。”
行走在青奥村,几乎不会遭遇语言的障碍。青奥村为每个代表团配备一定数量的随团志愿者,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无障碍交流”。“青奥村的志愿者总数达到3051人,几乎占到村民的一半。”青奥村副村长林武平说。
好玩的感觉
青奥会淡化竞技色彩,每天都有值得期待的演出
青奥村是什么感觉?巴布亚新几内亚足球运动员凯斯瑞说,这是好玩的感觉。
运动员公寓门口,一大早就人声鼎沸。一群黑皮肤的非洲姑娘,踏着动感的节奏,正活力四射地扭动腰肢。“广场舞”的奔放,很快感染更多人加入其中,跳得兴起,中外年轻人甚至开始“飙舞”。“这感觉太棒了!”14岁的凯斯瑞兴奋异常。
淡化竞技的青奥会,注定拥有快乐的注脚,年轻人扎堆的青奥村总是最热闹的所在。“青奥会70%的文化教育活动都在青奥村内举行,就像一个大派对。”媒体中心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在青奥会广场,几乎每天都有值得期待的演出。
尽管不少活动中心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但村里的年轻人按捺不住玩心,争相“先试为快”。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音乐减压中心,一开门就迎来10多名斐济运动员,硬是跟着气功大师习练了一回“音乐功法”。该中心负责人周璐说:“青奥村好玩的地方可不少,到营养烹饪室学学做菜、尝试自拍一部电影,都是比赛之余的难得体验。”
人文的色彩
人文元素与情怀比比皆是,承载着文化与教育的使命
青奥村是什么色彩?文化教育场馆团队成员刘永强说,这是人文的色彩。
前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创办青奥会时,早已明确竞技不是唯一的主基调。对于15—18岁的青少年而言,正值激情澎湃的年纪,精神丰盈与体魄强健同等重要。相比于竞赛场馆,青奥村更多承载着文化与教育的使命。
刘永强负责的中国文化小屋,尚未正式开放就已引来诸多访客。四大发明、琴棋书画、脸谱泥塑、风筝云锦……不大的空间处处洋溢着“中国风”。如果光看不过瘾,还有20多个互动项目等你尝试,练练书法、学学剪纸、弹弹古琴。正如刘永强所言,“这里让更多外国年轻人一站式感受中国文化。”
这样的人文元素与情怀,在青奥村比比皆是。无论是在绿色小屋印下“环保手印”,还是“与冠军对话”分享拼搏故事,青奥村的每一处风景,都在无形中传播着“卓越、友谊、尊重”的人文价值观。
“今天正式开村,已有2000多名村民入住,等到青奥会开幕后,这里将会更高兴、更快乐、更充实。”这,不仅是志愿者的心声,更是整个青奥村的愿景。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