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相信体育触动心灵 姚明:高大如我也感渺小

2014年03月14日03:00  中国青年报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政协委员姚明在搭乘下午两点的飞机返沪前,出现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的会议室里,与他同时出现的还有政协委员邓亚萍。虽然二人“一个让大球出彩、一个让小球称霸”,但他们代表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的经历和与外国友人的友谊,却让“体育与公共外交”这样略显生涩的主题变得十分鲜活。

  “让公众参与外交,把外交官、外交协会的任务交到公众手中”,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舒乙诠释公共外交的方式。舒乙向记者表示,中国的公共外交起步较晚,像邓亚萍与姚明这样的体育明星,有践行公共外交的天然优势及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1年,姚明当选了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就职”时,姚明曾表示:“我时常想,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们的前辈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包容心使得‘乒乓外交’成为可能,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有理由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2002年11月17日,姚明首次代表火箭队出战,随后的10年,姚明尽可能地融入当地社会,“国外的球员多出自各大高校,那时,我每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比如经常跟巴蒂尔一起喝啤酒,聊聊各自国家的家庭和文化,通过这种交流,我们逐渐融入了彼此的生活。”让姚明印象最深刻的,是时任火箭队主教练范·甘迪,“他很严谨,话不多但字字珠玑,是个工作狂。”这个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总是第一个到球场准备训练内容的美国人,让20岁出头的姚明感受到什么是以身作则,“他让球员必须向这种标准看齐,我很容易接受,但自由随意的美国球员比较难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球员改变了态度,终于形成了我们队的氛围。”姚明表示,“公共外交就是民间外交,与大家所说的‘软实力’相似,是帮助一个国家扩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而正是这10年结下的深厚友谊,与原来在NBA的教练和队友“一直保持不错联系”的姚明,在退役后为中美篮球搭建了不少桥梁,涉及青少年篮球、表演赛等各层次的交流,姚明对此谦逊地说:“中美篮球本来就关系密切,从国家队、俱乐部到学校,各个层面的接触也很多,个人的努力只是大环境中的一小部分。”

  但对邓亚萍而言,最好的外国朋友“毫无疑问是老萨”——在1991年世乒赛中,中国队以2:3输给了朝韩南北联队,“这是朝韩首次合作打比赛,我们虽然输了,却得到了‘和平奖’。”但正是这次比赛,成了邓亚萍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萨马兰奇友谊的开始,“那是他第一次看我比赛”。后来邓亚萍在女子单打比赛中夺冠,翻译告诉18岁的邓亚萍:“萨马兰奇要给你颁奖”。当时还是“黄毛丫头”的邓亚萍在心里琢磨“那又怎么了?谁颁不一样?”但当萨马兰奇邀请邓亚萍到洛桑国际奥委会做客并告知她,“邓,你是我第一个邀请到国际奥委会做客的运动员”后,邓亚萍才真正意识到萨翁那句“你该学英文”的建议背后,是对优秀运动员的关切与提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萨马兰奇再次为邓亚萍颁奖。但在邓亚萍还没夺冠前,萨马兰奇就曾问她“你知道决赛是哪一天吗?”似乎已经看好邓亚萍夺冠,“有人告诉他日期后,他顺手记下了时间。”1996年,邓亚萍的亚特兰大之梦再次成为现实。这一次,萨马兰奇除了为她颁奖,还在全世界的注目下,像对待自己的孙女一样亲抚了这位中国姑娘的脸颊,这一刻成为将二人友谊印入历史的见证。在萨马兰奇推荐下,邓亚萍退役后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她也是第一位进入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运动员。

  “从我认识他到他2001年退休,老萨在做人做事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邓亚萍说,萨马兰奇曾告诉她“我(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来中国时,你们的衣服只有黑灰蓝3种颜色。”后来对中国变化的认可以及同邓亚萍的友谊,让萨马兰奇对中国厚爱有加,邓亚萍笑称,“交朋友到了那个份儿上,其实不需要太多言语,就是‘你懂的’,我想,这就是公共外交的最高境界”,“像小球转动大球的先例,要大用特用”。

  作为较早代表中国走出国门的一批运动员,虽然“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是这位乒坛大姐大现在的头衔,但邓亚萍回忆,她的整个运动生涯似乎都在践行公共外交的使命。退役后,她参与了世界劳伦斯组织,成为这个由全球46个顶级运动员组成的协会中“唯一的中国人”。在这里,她需要到不同的洲为当地乒乓球[微博]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更高水平的指导,还要到不同的地方帮助伤残人士或贫困的孩子,用体育作媒介,帮助他们战胜恐惧和忧伤,这些赛场之外的体育工作,让她深切感受到曼德拉所说的“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同时,这也让她意识到国内体育公益、NGO组织“越来越活跃,但没有章法”的现状,几年前,马尔代夫的驻华大使主动找到邓亚萍,“这个人曾是乒乓球运动员,对乒乓球有感情,他在组织各使馆的外交官乒乓球俱乐部,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比赛”,邓亚萍欣然应允后发现,“体育是开展公共外交很好的平台,我们有很多世界级影响力的人,但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相信体育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只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

  这对在役运动员同样适用,“体育比赛不像电影可以回放,稍有失误就意味着明年再来,它的真实性和生活十分切合。”姚明把赛场看作“浓缩的生活模型”,他表示:“当你在比赛时需要作出选择时,文化背景和民族性就会在背后起作用,别人可以从你身上看出你们国家的民族性是什么样的,其中不乏优秀,但也有丑陋。因此,当你站在体育为你提供的交流平台上时,展现自己,也要学会吸取别人优秀的文化。”姚明坦言,这种谦卑的心态正是奥林匹克给他的启示,“奥运会最让我激动的是,开幕式上1万多运动员代表70亿人入场,站在运动场中间,就像周游了世界,即便高大如我,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在竞技场内外,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梁璇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CBA北京进总决赛战新疆 广东12年首无缘
  • 娱乐邓紫棋否认与制作人父女恋:笑笑就好
  • 财经城乡居民养老金每月81元 被指如同零花钱
  • 科技IBM深圳罢工工厂半数工人离职
  • 博客家长:孩子诉说幼儿园喂药经过让我泪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都叫兽”老师70年代人长90后脸
  • 育儿女子产后连吃8个月减肥药患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