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按专项开课、按兴趣编班、按水平分层、小班化教学,一场高中体育课的“大变脸”,眼下正在上海兴起。针对持续数十年的传统中国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变革试验,让高中体育课变成学生们快乐的课堂。
下午3点,地处淮海路最繁华地带的上海光明中学,整个高二年级的“专项体育课”正在同步进行:不大的室外篮球场被分成东西两片,两名老师各带一班,水平稍高的A班先折返跑后分组对抗,B班学生则在练习运球、传球等基本技能。综合楼3层健身房里,20多名学生正在年轻的周老师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学习空手道;15、16层的健身房内,两班女生跟着两位女教师学跳健美操……
“以前不喜欢体育,从小到大就是跑跳投,现在才爱上体育课!”上课间隙,高二(2)班曹妤、高二(7)班王静雪等许多学生在面对记者询问时,异口同声地回答。篮球班的男生们更是一句话:“上课开心、过瘾!”
专项化教学,不再“一把尺量所有孩子”
像光明中学这样上“专项体育课”的学校,目前上海已有位育中学、延安中学、市西中学等17所。这些学校都是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
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主要是按班级来组织教学,不同兴趣、不同水平的学生上同样的体育课内容,体育课教学也遵循着基本类似的套路、进度。“每节课先做10分钟准备活动,然后15至20分钟教学新内容,学生还没怎么动呢,下课铃就响了。到了高二高三,有的女同学干脆拿着书来上体育课。”在光明中学,教了10多年体育课的李文耀老师这样概括原来的课堂情形。
在上海的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高中,体育课不再千班一律,而是变成了按专项分班上课。试点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体育传统、硬件软件设施条件、教师特长和学生的兴趣等因素,自行决定设置哪些专项课程。首批17所试点学校目前共设置了20个专项、100个项次,编设了310个专项教学班。学生选择最集中的,是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足球、网球、武术等8个项目。
有了分项,体育课不再按自然班上,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项重新编排,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数通常在20—30人,还要依据学生的专项技能水平实行分层教学。要保证学生都有充分的课内活动时间,原来每节课40分钟的容量显然不够,多数学校都将专项体育的课时改为两节课连排,从40分钟变为80分钟,也有学校利用原有的短班会等时间,改成了60分钟一节课。
让每个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开启终身运动之乐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始于2012年11月上海市教委下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整个试点工作分3个阶段实施。2012年11月到2012年底调研论证,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试验推进,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为全面推进阶段。
在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王从春看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要完成3项主要目标:第一,激发学生对体育专项的兴趣,摆脱功利性体育倾向,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两项体育技能,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第二,全面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形成以体育课、体育活动课、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高水平运动队等构成的完整的高中体育体系;第三,通过高中改革,带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在课改实施一学期后,对17所试点学校的问卷调查证实:89%的教师对专项化教学改革持积极肯定态度,81.6%的学生对专项教学模式“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
“以前是打野球,课余和同学随便玩玩。现在不光技术规范了,还懂了很多篮球知识、裁判规则。”光明中学高二(1)班陈恺文在学校试行专项课时选了篮球,对篮球的热爱加上教练的规范指导,让他很快脱颖而出,被选进了学校篮球队。光明中学原本就有篮球运动传统,学校以前要为校篮球队选材发愁,毕竟每年最多只能招收两三名特长生。而现在,小班分层教学可以让一些好苗子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在经常性的班级、年级比赛中脱颖而出。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王从春说。
改革遇到挑战,师资、场地、评价体系等还需更加完善
记者了解到,专项化体育教学受到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上海,许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幼儿园、小学时为他们安排包括舞蹈、武术、球类、棋类在内的各种“兴趣班”,但这种特长与爱好的培养大多会随着学业压力加大而逐渐中止。学校体育课的专项化,让许多学生得以延续其运动爱好,也让原本缺少运动特长的学生,因为规范训练变得自信。
体育课改革,在不同学校引来不同反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专项化改革颠覆了体育教学体系,也影响到学校的其他教学安排。每一个专项都必须先确定好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教什么,如何排课,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光明中学体育教研组负责人的李文耀说。
场地与基础设施投入需要考虑。延安中学校园改建被占,原本未列入试点,校长郭雄主动请缨,硬从有限的空间里改建出羽毛球场、健美操房、乒乓球馆。而光明中学很希望能开设游泳班,却因场地限制而只能放弃。缺少室内体育场地,足球、田径、篮球等项目雨天无法正常开展专项课教学,是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班化分层教学,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专业体育教师。以光明中学为例,学校开设4个专项,却仅有7名在编体育教师,像空手道这样的“时尚”专项,是老师边“改行”培训边教学生的。“上课压力大了,对教师体力也是个挑战。”教形体健美课的季英华老师说。
与体育专项化改革相配套的,还有体育课业评价标准的彻底调整。上海市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正在讨论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体育等级评价标准。参与这一工作的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评设想,普通学生等级制度可以分为学生运动员、裁判员和志愿者3类。其中学生运动员等级与现有的专业运动员等级挂钩。
上海学校体育改革的试点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2014年,义务教育体育多样化和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试点也将启动,上海市教委的设想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