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伦敦奥运会的硝烟还未散去,里约奥运会的备战战鼓已经擂响。新周期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考验期。一场接一场的国际顶级赛事将轮番在中国上演;一个接一个的大赛任务将不断地考验中国田径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田径走到了重要的历史节点。在日前结束的2013全国田径训练竞赛工作会议中,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表示:“面对重任,中国田径人需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共同研究新周期的备战思路和办法,力争较好地完成新周期内各项世界大赛任务。为中国田径的崛起,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1516”突破行动计划
在中国田径新周期攻略中,“1516”突破行动计划的总体任务是:通过2015年北京世锦赛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努力推动中国田径大发展。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的原则,保持项目平稳顺利地发展提升。在稳固住竞走和投掷这两大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努力提升短跑、跨栏、跳跃等项目的竞争力,力争在本周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此同时,国家队不允许出现任何兴奋剂问题,夺取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
杜兆才认为,“1516”设定的目标应着眼于两个大局:一是跑跳投走四大项群都要力争奖牌;二是每个小项要追求更多进决赛和前八名选手。前者关系到中国田径的全面崛起,后者关系到中国田径的稳固发展。有了这两个支撑,中国田径才更有可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因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田径获得了男子110米栏和女子10000米2枚金牌,但除此之外中国队无一人获得奖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和实力平台,支撑金牌的基础不牢固,结果造成中国田径在北京奥运会尝到苦果。
“所以,我们经过研讨分析后认为中国田径的目标和定位是客观的,符合自身水平要求的。中国田径除了冲击金牌,还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夺牌面和争分面上,这是中国田径整体实力的体现,是长远发展的保证。从1516突破行动的任务指标,设计思路和着力点看,关系到中国田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是具有有战略意义的。”杜兆才表示。
强化国家队建设
举国体制、奥运战略和国家队是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国家队是举国体制的载体和实施奥运战略的核心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优势的集中体现。“因此,组建一支强大的国家队,是发挥我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迅速赶超世界体育强国的根本保证。为了更好地完成 2015年北京世锦赛任务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任务,新周期内,田管中心在总结过去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国家队建设。”
杜兆才在报告中从六个方面指出:
(一)优化项目结构,增设高度集中的国家队。
田管中心在原有9个重点项目基础上再把2013年以来有明显进步的短跨跳8个项目增设为重点项目,并组建了高度集中的国家队。中国田径队实行项群管理模式。上一周期,根据各项目的实际水平和可能完成的国际大赛任务,把耐力项群中竞走3个小项、女子马拉松,投掷项群中的女子4铁和短跨跳项群中的男子110米栏列为重点项目,组建国家队,定向攻关。田径在伦敦奥运会上所获得6枚奖牌、9个前八名全部来自这9个重点项目中的8项。说明田径项目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备战过程管理是卓有成效的。
新周期内,田管中心把短跨跳项群中有明显起色的男子四个跳跃项目(跳远、三级跳远、撑竿跳高、跳高)、男子短跑两个项目(100米和4×100米接力)、女子两个跳跃项目(跳高和撑竿跳高)提升为重点项目,组建高度集中的国家队,加强训练管理和国际合作,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将目标瞄准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奖牌,力争在新周期内取得突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聘请国际高水平教练员,大力推广国际先进训练理念,在变革中求进步,在创新中求发展。
田径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项目,是奥运会中参与国家最多、参赛人数最多、奖牌数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项目。因此只有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并与中国体制优势相结合,才有可能更快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国田径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上一周期,中国田径全力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相继在竞走、女子铁饼、女子标枪、女子马拉松等项目上与国际合作,聘请外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带动了国内教练员水平的提高。新周期内,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成功的做法,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在短跨跳项群中引进国际高水平教练员,全面参与国际主流项目的竞争。目前,我们已聘任9名外教担任田径重点项目的教练员。
当然,聘请外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一劳永逸。在外教聘请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聘请的外教应是始终在训练一线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有执教世界最高水平运动员的经历和业绩,代表了国际先进的训练方向;二是聘请的外教要真诚地与中国合作,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运动员的训练中去;三是相互尊重、大胆管理,使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执教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保证训练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具备了这三点,队伍的训练水平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
(三)实行目标管理,推行绩效考核制度。
面对新周期,中国田径队将实行目标管理。无论是内教还是外教,无论是奥运冠军还是刚入队的新人,都要制订大赛任务指标和年度成绩指标。根据田管中心相关规定,对于达到相应成绩指标和大赛任务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未完成任务者则扣减相应的津贴和补助。
田管中心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断努力提高实力和在大赛中创造佳绩。今年,田管中心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男子100米张培萌、男子跳远李金哲、撑竿跳高杨雁盛、薛长锐、女子投掷张文秀、巩立姣、谷思雨等都进行了奖励,肯定其进步,激励其向更高水平迈进。
(四)大力推行赛练结合,在国际大赛中检验和锤炼自己。
比赛能力和大赛经验是在比赛中积累和丰富的,不是一味训练能够获得的。积极参与国际大赛的竞争是运动员成长为一名世界级选手的必由之路,刘翔如此、李艳凤如此,张培萌等新一代选手也是如此。
大力推行赛练结合,以赛带练、以赛促练,在国际大赛中检验和锤炼自己是田径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导向。近几年,中国田径国际交流日益繁多,一方面积极参加国际高水平赛事,另一方面也通过积极承办国际高水平赛事,为中国运动员创造与世界一流高手面对面对抗的机会。
(五)增设专职领队、加强训练管理,向管理要成绩。
管理先行、向管理要成绩必须贯穿备战过程的始终。新周期田管中心把12位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充实到一线中去,担任专职领队,加强队伍管理力度。一支能战斗的队伍必然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思想统一的队伍、行动一致的队伍。管理要采用思想教育、政策引导、制度约束、经济激励等综合手段,重点是树立一种核心价值观、养成一个良好的队风队纪,并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有了文化的内驱力,管理就会轻松而有效。提振田径精气神、打造田径项目文化将是国家队管理的长期目标。
(六)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备战保障工作。
田径国家队建设需要全国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需要举国体制的有力保障。田径中心将一如既往地依靠全国田径界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地方力量建设符合田径各项群训练要求的冬训、夏训和高原训练基地,从人力资源、队伍管理、科研、医务、经费支持、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加强保障工作,提高备战保障和服务水平,确保备战工作顺利有序、高质量地运行,圆满完成世界大赛任务,共同推动中国田径的发展。
反兴奋剂工作常抓不懈
兴奋剂问题依然是干扰田径备战工作的一大隐患。今年是全运会年,又进入了兴奋剂的高发期。“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杜兆才表示。“兴奋剂反了这么多年,但依然存在,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的问题。据我们了解,兴奋剂事件主要集中在三类人身上:一是游离于体制外的某些人,无人约束,为了追逐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二是个别省市与有兴奋剂前科的人合作,为了追求业绩,不惜把运动员往火坑里推。三是有些人,甚至是领导层,为了一己之私不惜花重金引进国外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最终还是露出了马脚。”
“目前,田径界明目张胆地使用兴奋剂的人不多了,但是相信国外‘高科技’产品的人还不少。所谓的误服误用,相当一部分是使用这些产品造成的。不在训练上下工夫,寄希望于外力,盲目听信别人所言,结果把运动员害了,把事业毁了。
新周期各类世界顶级赛事相继在中国举办,暗中蠢蠢欲动的人不在少数。这是定时炸弹,具有颠覆性的危险,一旦出问题就是政治事件。全国田径界对此都要高度重视,做好防反兴奋剂工作。“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加快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除了国家队,加快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人才可持续发展态势亦是田管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杜兆才说。
田管中心近年来特别重视教练员人才和运动员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构建人才梯队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直接面向全国基层学校,分项群共建设命名了132个高水平田径专项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使从事田径业余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达到2000多人,基本建成了田径竞技人才的三线梯队。新周期,田管中心提出建设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的设想,把田径传统学校、后备人才基地、业余体校和少儿趣味田径推广学校等组织起来,加强交流,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形成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网络。
二是实施高原人才开发计划,面向西部高原省区,重点发掘世居高原的耐力项目人才。该项计划经过三年时间的推广,已涵盖西部 9个高原省区,从事中长跑竞走训练的青少年人数近1000人,有力地推动了西部竞技体育的发展,正在着力打造中国耐力项目的特种军团。
三是推出高水平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工程。每个小项都将组建有国内外著名专家组织的讲师团,站在国际前沿,紧紧结合训练实践,进行授课和示范。田径高水平教练员培训目前已列入每年常态化教练员培训工作,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者方有来年全国比赛的报名资格。现在田管中心第一期工程已经启动,把耐力项目作为试点,全部一线教练员近120人正在南京仙林基地接受为期两周的全脱产培训。明年田管中心将对所有田径一线教练员进行强制培训,重点解决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瓶颈问题。
杜兆才对此评价:“这三件事都是系统性工程、开创性工作、都是保证田径项目长远发展的世纪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这些工作不一定会在短期见效,却是项目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必修的功课。功成不必在我,事业之树常青。”
推进赛事改革
目前的中国,田径各类赛事发展迅速,特别是马拉松赛事异常火爆,但是杜兆才认为,在与训练结合、与市场结合、与国际结合方面,中国田径赛事还做得不够,需要从宏观政策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引导。
(一)改变“大而全”的办赛模式,除全国锦标赛、冠军赛保持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外,其它赛事将逐渐转型为小型多样化的道路,创建项群赛事和单项赛事,降低办赛成本,提供竞赛的实效性。
(二)打造精品赛事,提升项目影响力。要把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和国际田联挑战赛(北京站)两大比赛打造成高端国际精品赛事,并力争使北京站的挑战赛也提升为钻石联赛的一站,提升赛事品牌价值,扩大赛事影响力,为中国运动员提供更多的与世界一流选手过招的机会。
(三)跳出赛场办比赛,把田径赛事推向社会。可以借鉴国际成功的做法,把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较小的单项比赛推向社会。如在高校中举办接力对抗赛、在闹市街头举办跳高或撑竿跳高比赛等,吸引社会关注,争取社会支持。
(四)与训练相结合,因地制宜举办项群赛、特许赛等。有些赛事可以直接为训练服务,在项目集训期间就地举办一些项群比赛,根据训练需要设置项目,不一定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如投掷重器械比赛、竞走30公里比赛、中长跑短距离越野赛等,降低成本,服务训练。
(五)改革全运会积分办法,推行达标参赛制度。全运会积分办法为扩大田径参赛人数、防止“黑马”出现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只重参赛次数、不重比赛成绩,积分算法太复杂、不透明等问题。下一个全运会周期,我们将推行达标参赛制度,把竞赛杠杆的作用导向提高比赛成绩方面来。
(六)规范马拉松赛事,与国际接轨。我国路跑赛事发展迅速,田径中心专门成立了马拉松办公室进行管理。目前马拉松赛事在外籍选手邀请、奖金设置、参赛人数、赛事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急需引导。我们将在今年12月份召开的中国马拉松年会上,用国际通行的做法规范马拉松赛事。
本版撰文 叶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