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华发因短道速滑而生 因内心深处召唤而坚守

2013年09月26日07:00  东方网-文汇报

  人常常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直到惊觉身边人的成长。对李琰来说,女儿就是那个提醒她时光飞逝的存在。“我回来时女儿一岁半,现在九岁。”2006年5月,李琰拒绝美国短道速滑队的续约合同,回国执教。眼看第八年已至,第二轮奥运周期接近尾声,“冰坛铁娘子”深有感触:“看着孩子,才意识到自己添了多少白发。”

  9月8日开始,李琰带队进驻东方体育中心,中国短道速滑队将在这里完成直通索契冬奥会的最后冲刺,而今天开赛的世界杯上海站是第一枪。这一枪能否打响,李琰不刻意强调结果。她知道,过去的每一天,自己都在按着最高标准要求自我、要求队员,有些收获自会水到渠成。

  她更明白,这八年来,“没有一根白发是为女儿而生,我常开玩笑,周洋,这一根是你的;王濛,那一根是你的。”45岁的李琰,当吻别女儿,身份只剩下教练,华发全都因此而生。

  ①育才,但求正能量的团队

  李琰的眼睛会说话,与她的每一句交流都能从眼波流转里透出正能量,欣慰、感恩、希望,兼而有之。外人说,这是她作为主帅独特的个人魅力,她说,自己只求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团队。

  这种正能量可以是成绩。2006年接手队伍,不足四年就塑造出国内现役“第一冰刀”王濛,带出震惊世界的中长距离天才周洋,培养出一批青年才俊,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包揽女子短道速滑四枚金牌,掀起属于中国的冰刀旋风,这些是外界眼中由李琰缔造的正能量。

  但金牌教练自己却更愿在功劳簿上记下这样的话:“短道速滑队是个团队,在训练中时时刻刻都有人在帮助你。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激,我帮人人,人人帮我。”正因为此,在第二个奥运周期与国家队续约时,她提出四年计划:选才、育才、用才、成才,并在这过程中对王濛直言:“没有谁是绝对核心,只有集体强大了,你才能更强,我们的育才不会偏向任何人。”

  在李琰心里,只有队里的孩子们个个都有阳光的积极心态,人人都能实现自我价值,那才是一个满是正能量的团队。

  ②治病,从无走不出的困境

  因为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赛,李琰与上海有着每年一约。与去年相比,今年她面对的问题微妙又含蓄——这八年里最难的是什么?谁都知道,画外音落在两年前的那场风波,那场充斥了群殴、内讧、掌掴、离职种种负能量的漩涡。

  但李琰聪明地只用一句话带过:“八年时间又长又短,在这过程中会有某个时刻觉得日子艰难,但回头再看,过去的就都过去了。”对她而言,无论经历时有多痛不欲生,回首时已然云淡风轻。

  至于那场风波是否彻底成为历史,李琰用治病来打比方,“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场风波对于队伍就像生了场大病,痊愈需要过程。”而在就医过程中,她只送给王濛一套读物《心态的力量》,“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只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既然是问题,这世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走不出的困境。”李琰说,自己也会有异常沮丧的片刻,但只要第二天在阳光中醒来,“空气还不错,我还挺漂亮的,内心便依旧强大又平稳。”短道队能从漩涡中重生,如是而已。

  ③坚守,唯有心深处的召唤

  作为教练,李琰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但身为母亲,她留给自己的时间太过吝啬。尤其是女儿,小贝拉的成长在李琰心中只有跳跃式的镜头。

  三年前,为解李琰相思苦,家人把孩子送回中国。“她告诉我,自己喜欢画画,不喜欢滑冰,因为滑冰太费劲。”李琰说,这是贝拉的选择,或许也是女儿下意识里在抵触自己的工作。而三年后的现在,贝拉会直接问母亲:“妈妈,你什么时候能退休?”

  每当此时,自称在女儿成长过程从未有过付出的李琰会生出愧疚,但她并不后悔这八年来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从美国回来,走的每一步都是无悔的,是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的。”就像她在奥运赛场上,从来不会跟唱美国国歌,却会在每一次五星红旗升起时,不自觉地热泪盈眶,“有些情感由心而生。”

  这份来自内心的坚守,让李琰度过了与国家队的“七年之痒”。“之所以会‘痒’,就是在一起久了后,你会渐渐把自己个性的一面暴露出来,尽管这可能不被大家喜欢、接受。但只要这阶段过去,你通过反省自己重新赢得别人芳心,这时候的感情就更成熟、更完美。”现在,李琰的八年工作合同就要进入尾声。2014年2月,她会在索契,为自己这八年所生的华发寻找寄托。

  本报首席记者王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