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中国运动员的全运情结

2013年09月03日12: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为了采访全运会,我已在沈阳工作8天了。组委会将媒体记者的饮食、住宿都安排在远离市区几十公里的媒体村。所以,大部分记者每天就固定往返于赛场和媒体村。生活虽然有些单调乏味,但我倒是很享受这份简单。

  赛场上,我和那些争金夺银的队员们一样热血沸腾,回到村里,安静的环境让人心也静了下来。对于全运会,我有太多的切身感受,从2001九运会时以运动员身份参赛,到2005年、2009年以及2013年身处一线采访,我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伴随着全运会。面对不少媒体记者谈论“全运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的话题,我有自己的观点。

  刚结束的跳水比赛,云集了11名奥运会冠军。他们已是世界最高级别综合运动会的冠军了,为何还如此在意全运会?其实,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跳水业内有这样的说法:“全运会冠军比奥运冠军还难拿”。对一名跳水运动员来说,要想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可,全运金牌是必不可少的。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射击、击剑、体操赛场,奥运冠军未必就能成为全运冠军。而对于大部分没有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来说,全运会是他们挑战奥运冠军最好的舞台。

  再看看即将开赛的游泳比赛,名将吴鹏和广东籍选手周嘉威将要冲击的是全运会4连冠。其实,凭借两人过去的成就,他们已无需再拿什么成绩来证明自己了,但他们带着伤病,克服重重困难在坚持,因为他们对全运会是有感情的。其实很多中国运动员的全运情结很浓,这是属于中国运动员的盛会,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些项目曾经出现了问题,就全盘否定了全运会存在的意义。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打分项目出现了社会公信力不足的情况,全运会成绩也成了考察各省市体育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再加上高额奖金背后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使得全运会被很多媒体人形容成一颗“毒瘤”。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全运会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因为对大部分没有联赛支撑的项目(比如田径、游泳等)的运动员来说,全运会就是他们最大的舞台。对于大多数非国家队选手来说,能参加4年一次的全运会就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事。

  其实,我想说的是,全运会的存在,应该更纯粹一些。而作为媒体人,除了质疑和指责,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