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苏迪曼杯上的成长故事 若无苏杯风云早已拆对

2013年06月27日11:24  《羽毛球》杂志

  文、李旭

  参赛球队创历届新低,中国队追逐五连冠、近十届以来的第九座奖杯,李永波低调表示“卫冕概率仅仅过五成”……人们习惯于用数字来书写历史,以便于记忆。但未被抽象的历史总是血肉丰满,无法用冰冷统计来涵盖:刘永的世界冠军之路从苏迪曼杯起步;10年后,同样在格拉斯哥,张宁则画上了代表中国队出征团体赛的句号。很多时候,个体的命运与一支球队的辉煌可以并轨而行,但有时候却要分道扬镳。

  李永波:1995年捧杯开启国羽复苏之路

  尽管李永波一再强调“每一座奖杯他都喜欢”,但依旧不可否认的是,1995年捧起苏迪曼杯,成为了新生代教练员铸造国羽新辉煌的起点。

  翻看百度词条,苏迪曼杯缘起的官方解释是这样的:“继汤姆斯杯赛、尤伯杯赛和世界锦标赛世界三大比赛之后,为了提高世界各国羽毛球[微博]运动的综合实力水平,1987年, 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决定新增设一项世界男女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并以苏迪曼杯作为这一锦标赛的优胜者奖杯。”其背后,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羽毛球队处于鼎盛时期,印尼、马来西亚很难在汤尤杯上与国羽抗衡,妄图染指奖杯的传统列强不得不在赛制上另辟蹊径。

  1989年,在印度尼西亚同时举行了第一届苏迪曼杯赛和第六届世界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同时规定此项比赛每两年举行一届,逢双数年是汤、尤杯赛,单数年为苏迪曼杯赛。苏杯创立之初,中国队对于这项赛事并不十分重视,东道主印尼队问鼎首届冠军,中国队仅列第三。此后,进入新老交替期的国羽实力下降,也离苏杯渐行渐远。直到1995年,李永波率队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四届赛事上才首度捧起奖杯,这也被公认为国羽新生代教练队伍走向成功的标志和开始。

  刘永:1999年苏杯感受冰火两重天

  1997年力助中国队完成苏杯卫冕,刘永就此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平台,紧随其后的世锦赛(当年苏迪曼杯和世锦赛前后相接)上,他又成为李永波麾下第一个男子单项世界冠军。不过,若论起对于苏杯的记忆,最先涌上刘永心头的还是1999年哥本哈根的一段经历。

  作为混双主力,刘永和葛菲在半决赛的关键一役中击败金东文/罗景民,从而帮助球队力克韩国队过关。也就是那场恶战,弄伤了刘永的肘关节。“其实那个时候,自己向队伍提出来,决赛换张军[微博]他们上应该也能够拿下这一分。”但过往对阵丹麦组合时绝对的胜率让刘永产生了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打了固定没有问题,毕竟在实力上高出一筹。”

  是役,丹麦队进行了变阵,派上约根森/克里斯滕森。这对组合被中国队员私下里戏称为“F16”,

  整个左腿都缠满了严严实实绷带的克里斯滕森则得到了“假肢”的绰号。上场之后,刘永发现情况和自己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别说扣杀,就连发球时也明显感觉到了肘伤的影响。”很快,他和葛菲就以0比2败下阵来。

  中国队的形势瞬间严峻起来。“混双、女双是中国队计划内必须要拿分的,另外三场球里去拼一分。”下场后,刘永感觉整个人像丢了魂似的,独自默默地坐到了看台的最高层。

  第二场是女单,戴韫对阵处于顶峰时期的马汀。比赛开始后,丹麦名将砍瓜切菜般取得10比2的领先(11分制)。“要是戴韫输了,第三盘孙俊和盖德本来就是五五开的球,而且丹麦两分在手,心态上放得开,而他们的男双在实力上也有优势……”刘永不敢再想下去,“完了,中国队要丢杯了,我成了球队的罪人。”

  就在刘永一点点地滑向绝望的深渊之际,戴韫伸出了双手。以5比11丢掉首局后,戴韫以11比9、13比11完成逆转。随后,中国队打得顺风顺水,孙俊挑落盖德,余锦豪/张军以弱胜强将最终比分锁定在3比1。赛后,刘永拉着女友戴韫的手说:“你挽救了我!”

  张军:从苏杯起到苏杯终

  苏迪曼杯几乎可以勾勒出张军职业生涯的大致轮廓,1999年首度捧杯成就了他的世界冠军梦,2005年北京的激情演出则成为了他代表国家队出战团体赛的最后一役。1999年,初出茅庐的张军主攻男双;2001年,鼎盛时期的张军身兼男双和混双两项;职业生涯晚期,则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混双。

  1999年苏杯决赛大战丹麦,张军和余锦豪以2比0力克埃里克森/拉森,为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注入了含金量。而他在苏杯最辉煌的一战还要等到两年之后。

  2001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上届冠亚军中国和丹麦在半决赛狭路相逢。第一盘混双,新科奥运冠军张军/高崚发挥不佳,0比2不敌丹麦的索戈尔/奥尔森。第二盘女单,龚智超和马汀交锋。龚智超在悉尼奥运会决赛便是力克对手夺冠,此番她再次延续了“马汀克星”的美名,利用稳定的拉吊和严密的防守,“磨掉”对手的锐气,帮助中国队将大分追平。第三盘男单,盖德击败陈宏,让胜利的天平又一次倾向童话王国。随后,高崚/黄穗将双方拉回到同一起跑线。决胜盘,张军/张尉以弱胜强挑落埃里克森/拉森,中国队3比2力克对手,取得对垒丹麦的四连胜,也为完成苏杯四连冠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但在所参加的四届苏杯赛中,最让张军念念不忘的确是一场失利。那是2003年,兵强马壮的中国队冲击五连冠伟业,却在决赛中被韩国队爆出冷门。是役,张军与高崚担当先锋,以0比2输给了老对手金东文/罗景民。

  夏煊泽[微博]:世界冠军要靠自己来拿

  竖得笔挺的衣领彰显着他那激情四溢的球风,再配以清秀的面容,让夏煊泽在世界羽坛有了一席之地。2003年苏迪曼杯,踌躇满志的他准备着向第一个世界冠军发起冲击。

  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对手是近邻韩国。从两队的实力分析,韩国在混双和男双方面略占优势,女单和女双的两分几乎被视为中国队的囊中之物,因此男单的较量成为了整场比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对决。在韩国队中,夏煊泽被称作“克星”,因为他在与韩国男单选手的较量中几无败绩,尤其是对垒李炫一,夏煊泽硬朗的打法让韩国一哥万分头痛。韩国媒体评价:“夏煊泽的名字对李炫一来说,就是一种压力。”

  但在教练组公布的出场名单中,“陈宏”两个字赫然在列。无奈地坐在替补席上,夏煊泽强迫自己收拾起心情,用另一种方式为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加油。“我和王伟把两个垃圾桶倒扣过来,当成两面大鼓敲得哐当哐当响。”夏煊泽对于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最后的结果,中国队以1比3败给韩国无缘卫冕,陈宏不敌李炫一,丢掉关键一分。

  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夏煊泽的失落可想而知。赛后的总结会上,他鬼使神差般地向总教练李永波表示,“世界冠军要靠自己来拿!”由于非典,当年的世锦赛被推迟到8月举行,而在伯明翰,夏煊泽践履了许下的诺言。

  林丹:2007年苏杯被李永波“狠话”点醒

  2007年,时隔10年之后苏杯故地重回。在格拉斯哥,中国队卫冕成功,但是一哥林丹却站到了风口浪尖。

  小组赛第一场对阵泰国,超级丹虽然取胜但“精神面貌”已然受到诟病,第三场比赛输给李宗伟之后,中国队在苏杯连续35场不败的纪录戛然而止。一向对弟子呵护有加的李永波第一次对外公开批评林丹:“缺少霸气的林丹已经不是那个大家熟悉的林丹,如果再这样下去,后面的比赛可能不用他。”

  其实,林丹的精神面貌不佳并非偶然。“有些人赢了你,但你不会有任何感觉,顶多下次再赢回来。但是有些人不一样,赢了你之后会对你有很多触动。”经历了雅典奥运会和2005年阿纳海姆世锦赛惨败后的林丹尝试着独立思考,“我想‘霸气’不是喊出来的,‘ 霸气’是体现在对球的处理上、关键时刻的心态上。比方说陶菲克[微博],一场比赛他不会打得激情四射,但是在平平稳稳中将球赢下来。”

  不过,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成功的方式很难一模一样地复制。“苏杯之前思想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在羽毛球上走得小小的弯路。幸亏被李导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过来。”苏杯后紧接着的中国大师赛上,林丹一步一个脚印问鼎冠军,并在当年7月的世锦赛上实现卫冕。林丹说:“我要打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气质,很高兴,找回了原来的我。”

  张宁:2007年苏杯成团体赛“谢幕战”

  尽管身体状况并不在最佳状态,但李永波还是将2007年苏迪曼杯女单主力的位置留给了张宁,同行格拉斯哥的谢杏芳仅打了第一场小组赛后便被按在了看台上。

  两年前的北京,张宁第一次以主力身份出战苏迪曼杯,在决赛中轻取印尼选手哈里,为中国队锁定胜局,重新捧起失去一届的苏迪曼杯。巧合的是,在格拉斯哥,中印两队又一次相逢在决赛,而女单又被安排在决赛第三场。32岁的张宁再度披挂上阵,面对的是印尼小将菲尔达萨里。两年光阴造就的唯一变化似乎只是赛制从11分制变为21分制。张宁以21比16有惊无险地拿下第一局,第二局比赛更像是例行公事,她以21比9的绝对优势胜出,从而为球队卫冕拿下最后一分。

  当张宁振臂高呼之时,在后场做准备活动的林丹默默地收拾起了球拍,准备换上领奖服。“没能够出场为球队建功是不是有点遗憾?”身旁的人问超级丹。得到答案,“自己肯定是想上场。”

  总共出战4场,均以2比0获胜,该届苏迪曼杯之旅对于张宁堪称“轻松”。但当被问及格拉斯哥对于她的意义时,张宁的语速渐渐缓慢了下来。“这一次苏迪曼杯对我非常重要,这是自己为中国队最后一次赢下苏迪曼杯了,也有可能是我出战的最后一次团体赛。”说完这句话,张宁的眼眶里出现泪花。

  一语成谶,隔年的尤伯杯,张宁因为伤病而缺席。北京奥运会后,蝉联女单桂冠的她功成身退。

  “风云组合”:若不是苏杯或许早已拆对

  蔡赟[微博]和傅海峰堪称中国队冲击苏迪曼杯五连冠的亲历者。从2005年开始他们便作为主力出战,尽管张军表态在本届苏杯中两人不会如过往那般“一站到底”,但他们中流砥柱的地位依旧无可置疑。李永波评价,“蔡赟和傅海峰是团体赛中最让教练组放心的队员。”

  苏杯的意义之于“风云”不仅在世界冠军,如果不是因为2009年的苏杯,两个人可能早已拆对。北京奥运会后,蔡赟一度萌生退意,队里也为傅海峰另觅搭档,两人各自带着新队友征战国际公开赛。为了打好2009年广州的苏迪曼杯,教练把他俩重新“捏合”在一起,风云就此再度聚首,才有了伦敦奥运会的突破。“要是没有苏迪曼杯,我们可能真的分手了。”傅海峰说。

  蔡赟参加苏杯的历史比搭档还要早上两年,在所参加的5届赛事中,除了经典对决外,还有一件小插曲让他印象深刻。那是在2007年格拉斯哥期间发生的。在那里,他睡了一辈子最小的床,“简直就是张按摩床。”蔡赟如此形容。好在他平时睡觉就喜欢“蜷作一团”,不占多大地方。但对于人高马大的傅海峰来说,这样的小床,没少受罪。当时,风云组合跟林丹、陈金共用一个套间。林丹“聪明”地搬到了面积较大的客厅,把一个卧室腾出来给陈金睡。蔡赟、傅海峰却不愿意“分居”,就这么对付了一个多星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